市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情况调研报告根据省政协的部署,我们xx市政协科技教育委员会调研组在***副主席的带领下,于5月9日至17日,对我市六县及xx区的普九教育情况进行了为期7天的调研活动。调研组听取了各县(市)区分管负责人的汇报并进行了咨询和座谈,然后深入到7乡(镇)14校实地视察,听取了教育工作者对巩固和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水平的意见和建议。比较全面地了解了近几年普九工作取得的成绩及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一、主要成绩1、各地党委、政府重视普九教育水平的巩固和提高xx市于1996年实现“两基”达标。五年来,为巩固成果和提高“两基”水平,各县(市)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坚持营造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社会氛围,创建保障机制,建立工作制度,制定改革措施,坚持加快发展,拓宽投资渠道,增加教育投入,使我市近180万中小学生的义务教育权力基本得以保障,办学条件逐年不断改善,教育质量逐年提高。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依法治教、依法办学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xx市人民政府每年都要组织“义务教育宣传月”活动,宣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开展义务咨询,使控流止辍,尊师重教,捐资助学、助困、助残蔚然成风,增强了义务教育在人们思想观念中的地位。xx县县委、政府把“两基”的巩固和提高作为科教兴沛的重要内容列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和政府工作目标,列入县、乡领导干部考核目标。xx县县委、政府把“两基”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专门召xx县长办公会听取“两基”工作情况汇报,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办好义务教育的相关措施,建立责任制,促进了改危、改薄工作的开展。xx市人民政府1996年以来平均每年以11.85%的增长率投入教育,xx县积极推进学校后勤工作社会化,为教育吸收社会资金。各地党委、政府都做出了极大努力,保证了义务教育基本稳定、健康的发展。各县财政投入与收入增长比例情况(表一、表二)。2、我市教育系统坚持改革发展不动摇,有力促进了“普第1页共9页九”水平的巩固和提高1998年以后,我市教育系统实施了以改革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内部改革方案》,激发了办学活力,收到了减员增效的良好效果。全市实行校长选聘制的中小学已达3000多所,占总量的87%;清退临时代课教师7000多人,1500多名教职工被充实到边远或薄弱学校。通过实施“名师工程”、“青兰工程”、“讲练工程”,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骨干教师;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目前我市小学教师合格学历达到97.4%,其中专科及专科以上学历占28.19%;初中教师合格学历达到85.75%,其中本科学历为36.95%。小学师生比已调整到全市总体水平为1:28,初中为1:22.7。正在实施的“红心金边工程”将使我市基础教育面貌发生更大的改观。3、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为基础教育投入开源引流由于xx市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致使基础教育发展需求与财政供给矛盾突出,为巩固和提高来之不易的“普九”成果,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及教育系统千方百计开渠引流,筹措教育资金,提高教育投入水平,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至2000年底,xx县通过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吸纳利用社会资金2500万元,新建学生公寓3.5万平方米,学生食堂餐厅18个计1.72万平方米,接受捐资助学款476万元。xx区通过各部委办局干群和贫困生结对子331对,吸收捐助款9.93万元;接受全区各界人士捐助希望工程款达60余万元;积极支持兴办民办中小学和“公改民”的转制改革,目前全市有民办中小学51所,在校生4万人;XX县区公办学校部分改为民营机制已在各县(市)区展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对基础教育投入不能满足事业发展需求的矛盾,同时利用社会资金改善这些学校的办学条件,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4、将“改危”、“改薄”与布局调整相结合,提高有限的教育资源的使用水平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市农村学校“小而散”的格局非常严重,“危房改造”任务常年不断,因而一方面改危需要投入,而另一方面投入后的产出效益水平低下。各县(市)区政府不孤立地看待“两改一调”,一方面积极“改第2页共9页危”、“改薄”,又一方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