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树立怎样的恋爱观?1、要正确对待恋爱。正确处理好恋爱、学业、事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恋爱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大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因为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目的。事业高于爱情,主张事业为主,不宜过早地恋爱。但也不要认为爱情是事业的绊脚石,处理得好的话,爱情也能对事业起到催化作用。2、要培养爱的能力。其爱的能力包括以下几种:(1)迎接爱的能力。(2)拒绝爱的能力。3、要正确处理恋爱挫折。(1)正视现实,失恋之苦在于一个“恋”字,爱情是双向、相互的,以双方的爱情为基础,失去任何一方,爱情就会失去了平衡,恋爱即告终止。这时失恋的一方无论对另一方爱得有多深,都是不现实的了,作为有理智的大学生应该正视这一现实。(2)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这样作有助于你理解对方终止爱情的原因,有助于你接受失恋这一痛苦的现实并及早走出失恋的阴影。(3)感情宣泄。不要过分地隐藏或压抑失恋带来的痛苦,要找适当的方式进行宣泄。(4)情境转移。(5)升华。要尽快把失恋升华为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尽快投入到学习或者工作中去。4、端正恋爱动机。恋爱是未来寻找志同道合、白头偕老的终身伴侣,而不是为了安慰解闷,寻找刺激,更不是单纯为了性的满足。恋爱对象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忽视了经济、政治、文化、个性等因素,但是共同的理想的指向、共同的品德和情操是最根本的。恋爱动机的好坏,直接关系的恋爱的成功与否。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桥梁,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同学们在处理恋爱问题上应当处理好这样几种关系:一是恋爱与学习的关系。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同学们应把爱情作为奋发学习的动力,同时还应把是否有利于促进学习作为衡量这份爱情价值的一个重要的,特殊的标准。二是恋爱与关心集体的关系。恋爱中的双方不应该把自己禁锢在两个人的世界中。脱离集体,疏远同学,会妨碍自身的全面发展与进步。三是恋爱与关爱他人和社会的关系。爱的情感丰富博大,不仅有恋人之爱,还有父母,兄弟,姐妹,同志之爱和对社会,国家之爱。只专注于对恋人的爱而忽视他人和社会的爱,这样的爱情就会显得自私和庸俗;相反,对他人和社会具有爱心则会使爱情变得高尚和稳固总的来说,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对爱情应该持谨慎的态度,避免在恋爱问题上把握和处置失当。要做到四个不能:(1)不能把友谊当爱情;(2)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3)不能片面地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4)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对于大学生来说,如果与爱情在大学时代相逢,那就应用心呵护,倍加珍惜。处理好恋爱中的各种关系,是对爱情的祝福,也是对自己的祝福,更是对未来人生幸福的祝福。所谓爱情,是一对青年男女,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中形成的对对方的最真挚的爱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最强烈的、稳定的、专一的感情。在校青年学生年龄一般在18—21岁之间,他们的生理发育已经成熟,性心理进入恋爱期,学生谈恋爱已成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因此,本文试图从大学生恋爱动因、大学生恋爱特点、如何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等方面来进行客观分析,正确解读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心态,做出正确引导,帮助他们走出感情的误区,使他们最终成熟起来。一、大学生恋爱动因1、生理发育成熟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日益成熟,性器官的发育和日趋成熟,与此相适应的感情欲望逐渐增强,不少学生开始考虑恋爱问题。2、对情感的渴望和个人价值的需求在中学时由于升学压力,很多人不得不压抑丰富的青春期情感需要。进入大学后,心理压力减轻,很多人渴望交友,尤其是异性朋友。同时,进入大学后,大部分学生是住校,远离家庭,免除了家长的约束,而学校管理者、教师对正常的恋爱持默许态度,因而在大学校园里谈恋爱已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3、从众心理驱动有些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不是出于爱情本身,而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孤独或随大流,有从众心理。这类学生在择偶时很少把恋爱行为与婚姻结合起来考虑,只强调爱的权利,而否认了爱的责任,缺乏责任感。4、社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