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全生命周期运作一、PPP重新定义PPP项目是政府负有提供义务的公共服务领域,非商业地产开发招商引资项目,适宜由社会资本承担的有运营内容的项目,且优先支持存量项目,审慎开展政府付费类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要到位的,并按30%绩效比例挂钩的非固定回报的,不违规举债、不明股实债、资本金穿透并落实债权融资,物有所值财政承受的合作方式。二、发展趋势(山东省)大力推动幸福产业发展,加大旅游、文化、医疗、教育和养老等领域PPP应用力度;加大对农业农村公共服务领域推广运用PPP模式的政策扶持力度;在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新建项目全面实施PPP模式的基础上,对供热、供水、养老服务等有现金流、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公共服务领域,加大PPP模式应用力度,拓展民间资本参与空间;项目财政承受能力最高年度达到或超过8%的地区,停止新上政府付费(很小比例的经营性收入如何处理?)和财政补助超过50%的可行性缺口补助项目,对全部PPP项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责任接近10%的地区进行风险预警。审慎运用政府性基金预算,对使用政府性基金补贴项目财政支出的,应确保基金使用合法合规,并在论证报告中明确使用依据、原则和办法。三、融资原则不得以债务性资金作为项目资本金,社会资本(股东)自身的债务资金不允许作为资本金,但难以认定。对于金额较大的PPP项目,可在投标前与金融机构联合体投标,由金融机构出资项目资本金,但招标后金融机构不能再介入。除购买地方政府债券外,不得直接或通过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等间接渠道为地方政府及其部门提供任何形式的融资,不得违规新增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不得要求地方政府违法违规提供担保或承担偿债责任。不得提供债务性资金作为地方建设项目、政府投资基金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资本金。PPP项目提供融资,应按照“穿透原则”加强资本金审查,确保融资主体的资本金来源合法合规,融资项目满足规定的资本金比例要求。国有金融企业应以PPP项目规范运作为融资前提条件,对于未落实项目资本金来源、未按规定开展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的,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等相关信息没有充分披露的PPP项目,不得提供融资。四、重运营轻建设PPP项目对社会资本方的要求很高,除了施工能力外,社会资本方还需要具备前期的项目融资、后期的项目运营管理、风险控制等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把控实力。现阶段施工企业普遍缺乏运营管理能力,增加了PPP项目运营阶段经营管理风险的不可控性。PPP与总建设成本30%绩效的考核挂钩,具体分为以下三种:1.可用性不考核,仅运维考核政府补贴额度=可用性付费+运维付费X运营绩效考核系数2.可用性和运维分别考核政府补贴额度=可用性付费X可用性考核系数+运维付费X运营绩效考核系数3.可用性和运维一起考核政府补贴额度=AX可用性付费X可用性绩效考核系数+(BX可用性付费+运维付费)X运营绩效考核系数由此可见,如果运营期绩效考核不达标,会直接影响政府对社会资本补贴额度。如将项目运营转包给其它机构运营,因运营期考核不达标所产生的政府补贴减少由谁承担,也会与社会资本形成争议。五、回报机制按优先次序分别为第三方付费:除政府和使用者之外,主要包括:广告和冠名收入停车收费,配套商业设施租赁或经营收入,资源再利用。这种方式直接减少PP项目的政府付费或使用者付费最有可能实现物有所值。应作为构建PPP项目(公建公营项目)投资回报机制的首选。PPP如如果沿用公建公营的思路,恐很难有可持续性!(民建民有)使用者付费:最终使用者/受益人,包括按使用量、使用人口、住房面积、综合绩效等付费方式。政府可行性缺口补助:投资补助,运营补贴。政府付费:可用性付费,使用量付费,绩效付费。六、主要风险1、政治风险:罢工、征地拆迁安置、公众反对等;2、市场和收入风险:使用需求,原材料和动力的可获得性及其价格变动等;3、设计和建设风险:设计缺陷、设计变更,超工期、超投资、技术和质量不达标;4、融资风险:融资不及时、不足额到位,利率和汇率变动等;(PPP合同规定融资期限?)5、经营管理风险:SPV法人治理结构,管理制度,薪酬制度,市场营销等;6、政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