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化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方法之答禄夫天创作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化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骨髓抑制是其主要的副作用.骨髓抑制不单延缓化疗的进行而影响治疗效果,而且可能招致并发症而危及患者生命.一些恶性肿瘤患者或许不会很快死于疾病自己,却可能由于骨髓抑制致命.因此,及时发现骨髓抑制并给予相应处理是化疗的重要环节.一、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分度、一般规律及其意义:目前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分度采纳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表1).以前对红系抑制的关注较少,原因在于贫血的处理相对简单而且见效迅速,输血或输入浓缩红细胞均可.但实际上贫血不单使患者的组织乏氧招致一般状况差而且还可能降低放疗或化疗的效果.对粒系抑制而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比白细胞总数更为重要.注意两个关键节点:一是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x109/L,二是血小板计数低于50X109/L.它们分别是3度粒细胞减少和3度血小板减少的临界点,是容易呈现并发症的信号,也是需要给予干预的指征.表1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分度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01234血红卵白(g/L)±1101099594807965<65白细胞(109/L)粒细胞(109/L)血小板(109/L)三10099-花74504925<25一般认为,粒细胞的减少通常开始于化疗停药后一周,至停药10-14日到达最低点,在低水平维持2~3天后缓慢回升,至第21~28天恢复正常,呈U型.血小板降低比粒细胞降低呈现稍晚,也在两周左右下降到最低值,其下降迅速,在谷底停留时间较短即迅速回升,呈V型.红细胞下降呈现的时间更晚.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规律具有以下意义:(1)它限定化疗疗程的间隔时间.理论上,化疗应该在最短时间内施以最强剂量,以迅速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但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恢复需要时间,故很多化疗是3~4周进行一次;(2)涉及对2度骨髓抑制的处理.对3度和4度骨髓抑制必需给予干预已经成为共识,但对2度骨髓抑制何时必需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干预,何时可以长久观察则较为困惑.利用上述规律,有助于决策(后述);(3)有助于及早发现骨髓抑制.根据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规律后,能及早发现这一问题并行相应处理.化疗后每两天检查一次血惯例即可到达这一目的.二、骨髓抑制作用突出的经常使用化疗药物、病理生理及一般处理原则化疗药物针对的是生长活跃的细胞.除恶性肿瘤细胞外,骨髓造血干细胞、消化道粘膜、皮肤及其附属器、子宫内膜和卵巢等器官或组织的细胞更新亦较快,这是化疗药物招致相应不良反应的组织学基础.可以认为,几乎所有化疗药物都具有骨髓抑制作用,分歧仅在于水平而已.在经常使用化疗药物中,烷化剂(环磷酰胺、氮芥等)和鬼臼毒素(VP16)的骨髓抑制作用较强.在铂类药物中,卡铂的肾脏毒性小于顺铂,但其骨髓抑制的作用强于后者.紫杉醇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是过敏反应和周围神经炎,骨髓抑制作用尚不及烷化剂,但多烯紫杉醇(泰索蒂)的骨髓抑制作用较强.拓泊替康的骨髓抑制作用很强,曾与卡铂联合用于年夜剂量化疗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时骨髓带动前的抑制药物.下列“顺口溜”或许有助记忆:顺铂稍弱卡铂强,鬼臼毒素不谦让,紫杉不若烷剂狠,托泊替康堪称王.三、化疗后贫血的处理关于输入浓缩红细胞[4]:输入浓缩红细胞的优点是能迅速提高贫血患者的携氧能力,缺点是存在输血相关的风险.当血红卵白到达70~80g/L时,绝年夜大都患者的携氧能力正常.对化疗患者,如果有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明显乏力、气短、心动过速等,有输血指征.如果患者血红卵白为70g/L,每单元浓缩红细胞可增加10g/L的血红卵白.关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素,EPO)的应用:EPO是由肝脏和肾脏合成的激素,能调节红细胞的生成.很多化疗药物都分歧水平地影响肾功能(尤其是铂类药物),从而引起促红素分泌减少.因此,促红素尤其适用肾功能有损害的患者,或对输血相关风险顾虑过多的患者.用法为促红素150u/kg皮下注射,每周三次.使用的同时应该弥补铁剂和维生素B12、叶酸等.当血红卵白高于80g/L或红细胞压积年夜于40%后应停药.副作用少见.四、化疗后感染的预防及粒细胞减少的处理关于抗生素的使用:(1)何时用?一般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