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第二节静力触探实验二、静力触探现场实验要点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有:设置反力装置或利用车装重量。安装好加压和量测设备,并用水准尺将底板调平。检查电源电压是否符合要求。检查仪表是否正常。检查探头外套筒及锥头的活动情况,并接通仪器,利用电阻挡调节度盘指针,如调节比较灵活,说明探头正常。二现场实验现场实验步骤如下:将仪表与探头接通电源,打开仪表和稳压电源开关,使仪器预热。根据土层软硬情况,确定工作电压,将仪器调零,并记录孔号、探头号、标定系数、工作电压及日期。先压入,稍停后提升,使探头与地温相适应,记录仪器初读数£。实验中每贯入测记读数£一次。以后每贯入〜,要提升〜,以检查仪器初读数£。探头应匀速垂直压入土中,贯入速度控制在。:接卸钻杆时,切勿使入土钻杆转动,以防止接头处电缆被扭断,同时应严防电缆受拉,以免拉断或破坏密封装置。防止探头在阳光下暴晒,每结束一孔,应及时将探头锥头部分卸2/8下,将泥沙檫洗干净,以保持顶柱及外套筒能自由活动。三静力触探实验的技术要求静力触探实验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探头圆锥锥底截面积应采用1或1,单桥探头侧壁高度应分别采用或,双桥探头侧壁面积应采用1〜,锥尖锥角应为°。探头测力传感器应连同仪器、电缆进行定期标定,室内探头标定测力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重复性误差、滞后误差、温度漂移、归零误差均应小于1,现场实验归零误差应小于,绝缘电阻不小于0。深度记录的误差不应大于触探深度的土1。当贯入深度超过或穿过厚层软土后再贯入硬土层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孔斜或断杆,也可配置测斜探头,量测触探孔的偏斜角,校正土层界线的深度。孔压探头在贯入前,应在室内保证探头应变腔为已排除气泡的液体所饱和,并在现场采取措施保持探头的饱和状态,直至探头进入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为止。在孔压静探实验过程中不得上提探头。当在预定深度进行孔压消散实验时,应量测停止贯入后不同时间的孔压值,其计时间隔由密而疏合理控制;实验过程中不得松动探杆。三、实验成果整理一单孔资料的整理3/8初读数的处理初读数是指探头在不受土层阻力的条件下,传感器的初始应变的读数。影响初读数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是温度。因为现场工作过程的地温与气温同探头标定时的温度不一样。消除初读数影响的办法,可采用每隔一定深度将探头提升一次,在其不受力的情况下将应变仪调零一次,或测定一次初读数。后者在进行应变量计算时,按下式消除初读数的影响式中:£——应变量,M£;£――探头压入时的读数M£;£初读数|J£。贯入阻力的计算将电阻应变仪测出的应变量£,换算成比贯入阻力单桥探头),或锥头阻力及侧壁摩擦力双桥探头。摩阻比的计算摩阻比是以百分率表示的双桥探头的各对应深度的锥头阻力和侧壁摩擦力的比值三)绘制触探曲线单桥和双桥探头应绘制〜曲线、〜曲线、〜曲线、〜曲线;孔压探头尚应绘制〜曲线、〜曲线、〜曲线、〜曲线和孔压消散〜曲线。。—真侧壁摩阻4/8经孔压修正;1阳mi¥丨光百拥敌LI帝抽:i昨丄If沪洌K=8S(lfl\;1-flr其中,一摩阻比;—孔压探头贯入土中量测的孔隙水压力即初始孔压;—真锥头阻力经孔压修正;静探孔压系数四划分土层界限根据静力触探曲线对土进行力学分层,或参照钻孔分层结合静探曲线的大小和形态特征进行土层工程分层,确定分层界线。土层划分应考虑超前与滞后的影响,其确定方法如下:上下层贯入阻力相差不大时,取超前深度和滞后深度的中点,或中点偏向小阻值土层〜处作为分层界面。上下层贯入阻力相差倍以上时,当由软层进入硬层或由硬层进入软层时,取软层最后一个或第一个贯入阻力小值偏向硬层处作为分椎头5/8层界面。上下层贯入阻力无甚变化时,可结合或的变化确定分层界面。五分层贯入阻力计算单孔各分层的贯入阻力,可采用算术平均法或按触探曲线采用面积法,计算时应剔除个别异常值如个别峰值,并剔除超前、滞后值。计算勘察场地的分层阻力时,可按各孔穿越该层的厚度加权平均计算场地分层的平均贯入阻力,或将各孔触探曲线叠加后,绘制低值与峰值包络线,以便确定场地分层的贯入阻力在深度上的变化规律及变化范围。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