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际航空与南方航空竞争绩效分析摘要:将以产业组织理论的SCP框架为分析工具,按“市场结构——行为——绩效——产业组织政策”这一基本路径展开研究,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通过对我国目前民航产业竞争状况的分析,以及国际航空公司和南方航空公司数据的发掘和处理,得出国航与南航目前的竞争态势分析,同时给出相关建议。关键词:国航,南航;民航产业;竞争绩效1民航产业竞争状况分析下面将根据航空运输市场的状况,运用波特的竞争理论,对中国的航空运输市场进行分析。1、1国内航空公司竞争状况除了国航、南航外,我国国内目前有多家航空公司,航空公司间的竞争曾一度打破了国内航空运输市场的垄断局面,并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了管理水平,促进了服务质量改善。但目前地方航空公司已不满足于支线飞行,纷纷购置和准备购置干线飞机并加入到黄金干线的经营中。个别公司甚至提出经营国际和地航线的申请,造成运力分布不合理。市场重复投入,竞争程度大大增加,并直接导致了恶性价格竞争和行业亏损。1、2民航替代品的威胁运输方式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运和管道运输等五种。航空运输的替代品主要是铁路和公路运输,在市场总需求一定的情况下,三种运输方式所占的份额会随产品价格、供应量和质量的改变而改变。据统计表明,在400公里以内的短途运输中,公路较铁路和空运更具优势;在400公里-800公里的中程运输中,铁路最具竞争力;而对于800公里以上的长途运输尤其是旅客运输,空运最有吸引力。通常,旅客决定选用何种运输方式基于对安全性、舒适性、时间性和经济性的综合考虑,航空运输的快速和舒适的特点越来越为铁路提速和开通旅游列车等所代替。国家近些年为拉动内需而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用于交通行业基础建设的投资主要用于公路和铁路,增加了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提升了铁路的运行环境和运输档次。迅速形成了生产力和消费市场。1.3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买方的竞争手段是压低价格,要求较高的服务品质和更多的服务项目,并且从竞争者彼此对立的状态中获利,所有这些都是以产业利润下降为代价的。就中国目前整体航空市场来看,已完成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的过程,单个旅客或货主虽然缺乏与航空公司讨价还价的能力。但由于航空公司间竞争激烈,旅客或货主仍有可能利用各公司间价差进行讨价还价,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大旅行社和代理商因为掌握大量客货源而提高了讨价还价的能力。而小部分代理利用对航空公司内部信息的了解与航空公司进一步讨价还价,这都造成了航空公司经营成本的上升,因此航空公司在销售中对客户群的选择应视为公司重要战略决策,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培养那部分讨价还价能力弱的客户和代理人;同时,有关航空公司在相关市场的合作和协调变得十分及时和必要。1、4供方的讨价还价能力航空公司的供方主要是航油,航材的供应商和机场设施供应者。以航油为例,中国航空油料公司是一个行政性的部门,从事垄断经营。中国民航每年需要航空煤油300万吨,其中国产200万吨,进口100万吨。油料公司购买国产航油成本约2220元/吨,加上服务成本后的卖价约为2600元/吨。而在新加坡市场上,每吨航油报价约210美元,加上进口关税和增值税后仍不足2000元,其中利润可见一斑。日前,油价成本已占航空公司总成本的25%。而国际一般标准为11%~12%,最高不超过15%。航空器材也是航空公司总成本中重要的一项,中国航空器材公司具有垄断经营权,各公司购买航材须向其交纳0.5%手续费,而购买新飞机则要付1%的进口关税和6%的增值税。中国民航的现状是供方利用行政手段向航空公司销售其产品,加大了各公司的负担,导致各公司想出利用回程空余吨位自境外返回时多加油的办法以减少损失。所幸,作为供方的另一重要成本一劳动力成本受到控制,无法提出更高的工资要求,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航空公司的负担,但由此造成的人才流失也不可忽视。1、5市场潜在进入者的威胁由于航空运输业存在规模经济、资本需求、产品歧异、获得分销渠道、经验等方面壁垒。因此,潜在进人者进人航空领域存在一些困难就国内情况而言。由于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