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酰胺(PAM)生产工艺设计石油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石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我国石油资源相对较少,三次采油是我国保障石油供应的重要措施。进行聚丙烯酰生产工艺设计的研究,目的是使我国聚丙烯酰胺生产工艺技术、产品质量、及生产规模均提升到一个较高水平,以满足三次采油对聚丙烯酰胺质和量的要求,避免引进产品带来的风险,保证三次采油技术的顺利实施最终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石油供应的要求,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与此同时,进行聚丙烯酰生产工艺设计的研究,可满足随着三次采油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而对聚丙烯酰胺各项性能不断改进的要求。PAM最有价值的性能是分子量很高,水溶性强,可以制作出亲水而水不溶性的凝胶,可以引进各种离子基团并调节分子量以得到特定的性能,对许多固体表面和溶解物质有良好的粘附力。由于这些性能,使得PAM被广泛应用于增稠、絮凝、稳定胶体、减阻、粘结,成膜、阻垢、凝胶及生物医学材料等许多方面。PAM的最大用途是在水处理、造纸、采油、冶矿等领域。此外,聚丙烯酰胺在水处理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潜在市场。随着环境意识的不断加强,聚丙烯酰胺在城市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聚丙烯酰胺生产工艺技术的研究,也将对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目前PAM生产的工艺路线一般从丙烯腈(AN)为原料开始,经AM装置生产出AM水溶液,再以AM为原料在PAM装置生产出PAM产品。AM生产工艺主要有以骨架铜为主体的重金属类为催化剂的化学法和以生物酶为催化剂的生物法,其技术的关键在于催化剂,依催化剂的不同生产工艺有较大差异。PAM的生产工艺方法较多,依PAM产品性能要求不同及生产过程采用的引发剂不同,生产工艺方法有较大的差异,其中引发剂是技术关键,属各公司的技术秘密。对PAM生产工艺技术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引发体系和与PAM生产相关的专用设备上。在AM制备方面,国外化学催化水合法已属成熟技术,生物催化水合法在日本已取得成功,并有大规模的工业应用。国内化学法则长期来无大的技术突破,引起关注的是用微生物法生产AM水溶液的研究取得了成功。该研究利用生物发酵方法培养出含腈水合酶的菌体,再将其菌体用海藻酸钠包埋作为催化剂使AN与水生成AM。据报道其产酶细胞最高活性达2924u/ml,平均酶活为2556u/ml,AN转化率为99.9%,其主要生产技术属国内领先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微生物法AM技术研究取得成功后,利用其技术相继建设了四套规模在1000-2000t/a的中试装置,中试过程对其工艺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完善。这些研究中包括与AM聚合工艺相配合的对AM纯度、杂质含量等进行纯化的研究。1工艺流程2x104t/a聚丙烯酰胺工业化开发研究包括微生物法AM装置和PAM装置两个主要工艺装置。AM装置工艺过程主要包括AN原料制备,空气净化、生物发酵、催化反应和AM精制5个工序;PAM装置主要有AM配液、AM聚合、PAM造粒、PAM干燥、研磨、筛分、包装等工序。A、AN原料制备本工序的目的是脱除原料AN在储运过程中所加的阻聚剂(对苯二酚单甲基醚)。从储罐中来的AN经加热后进闪蒸罐,在真空状态闪蒸,气相经冷凝、冷却后进AN中间储罐。b、空气净化本工序的目的是生产无油、无菌的空气,供细菌培养用风。压缩空气(0.35MPa),经冷却分离出部分水分,控制空气露点在20°C以下,再加热后进总过滤器,消除空气中杂菌,送发酵工序。c、生物发酵本工序的目的是培养生产含腈水合酶的细菌。操作的第一步是将培养基送入种子罐、繁殖罐、发酵罐;第二步是用蒸汽对设备及培养液进行严格消毒;第三步是移种、繁殖、发酵,生产出具有较高酶活性的发酵液。本工序操作为间歇操作。d、催化反应本工序的目的是在生物酶催化剂的作用下,完成AN与H2O转化为AM的反应。发酵液经固定化细胞技术生产出颗粒状的生物酶催化剂,与水按一定配比进催化反应器,精制后的AN经计量后滴加至催化反应器,控制反应器内溶液中AN浓度在3-4%,同时控制反应器的温度,待AM达到预定浓度,AN浓度<500mg/l时进AM中间罐。生物酶催化剂有效活性为三个周期,用三个周期后,催化剂经过滤分离后送去焚烧。e、AM精制本工序的目的是分离AM中因原料所带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