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大观园》课件设计说明杭州市娃哈哈小学张茂飞一、选材:浙教版第七册《品德与社会》(六上)第二单元“民风民俗知多少”第一课《民风民俗大观园》二、灯片内容设计及使用说明:为powerpoint格式,操作时均为单击左键。灯片一——十为一组(关于春节)灯片一:片头。点击右下角的喇叭图案可以播放《好日子》以烘托课堂氛围。灯片二——三:以诗《元日》导出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春节。此处会自动播放《恭喜恭喜》的歌曲。灯片四:录像组合片段,内容为一些春节习俗。意在直观地调动起学生对春节的感性认识,营造课堂氛围。灯片五——九:年夜饭置办小组采访时的片断,以及他们给其他学生出的相关题目。灯片十:出示课题。从“春节”导出“民风民俗”概念。灯片十一——十六为一组(关于其他重大传统节日)灯片十一——十四:端午节。11为:过渡时的诗句,和字幕。12为:网上购物(八选六),其中的“艾草”和“菖蒲”有实物图片链接。链接可返回端午节的主页面。灯片十五:清明节的诗句和字幕。灯片十六:重阳节的诗句和字幕。灯片十七——十八为一组(关于饮食上的习俗)灯片十七:东坡肉(褒)灯片十八:葱包桧儿(贬)灯片十九:衣着上的习俗(民族自豪感)灯片二十——二十一:结束。屠洪刚的《中国功夫》渲染气氛。三、附:教案浙教版第七册《品德与社会》(六上)第二单元“民风民俗知多少”第一课《民风民俗大观园》教学设计杭州市娃哈哈小学张茂飞2005.12本课目标要求: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调查、交流等活动,感受家乡民风、民俗文化的绚丽多彩及丰富的内涵,珍视家乡的民风、民俗,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2、能力:能从多元的民风、民俗文化中领悟到祖国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初步激发探究家乡民俗文化丰富内涵的欲望。3、知识:知道民风、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及其文化内涵。重点难点:1、在众多的民风民俗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让学生充满兴趣地走近它,深入它。不仅在于课堂中能了解多少家乡的民风民俗,更能形成一股持续性的探究它的欲望。2、资料的搜集形式要多样(发动学生去搜集),资料的呈现要有效(删繁就简,要典型)。课前准备:分3个大组调查关于春节的:环境布置、年夜饭采办、活动设计课前谈话1:笑谈风俗(机动)1、同桌相对而坐,听老师的指令做动作:嘴角往上翘,露出8颗牙。2、师:开怀大笑是现在全世界最流行的笑容,不过,还是有同学“笑不露齿”嘛!是因为崇尚古代淑女呢?还是因为牙齿不整齐?3、师:你洁白、整齐的乳牙哪去了?怎么丢的?为什么这么做呢?(上牙丢屋顶上,下牙丢地上埋土里;上牙丢屋顶,下牙丢床底下。为了新牙长得整齐。)4、师:你相信吗?(不相信!)我们照做是因为——这个风俗寄予了人们一个美好的愿望。课前谈话2:男女对擂——根据提示猜物品。(选出一个代表到台上,同组同学看了答案后为他作出提示)鞭炮:(例:1、通常是过年放的2、声音很响的3、喜庆)粽子:(例:1、通常端午吃的2、纪念屈原的3、用一种叶子包裹的)汤圆:(例:1、通常元宵节吃的2、圆圆的3、用面粉做的)月饼:(例:1、中秋节吃的2、圆圆的3、甜甜的)师小结:看来呀,不同的节日,习俗也是不一样的。同学们,现在可以上课了吗?那么,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民风民俗大观园”。(出示课题)一、话说“春节”。(一)读诗猜节日(导课):投影《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配以歌曲:《恭喜恭喜》)1、看屏幕,猜猜诗中讲的是我国的哪一个传统节日?(据答投影:春节)过渡: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让我们借助录像,回忆一下春节前后人们都在干些什么呢?(看到什么就请大声说出来)(二)看录象(温故)过渡:眼睛一眨,春节又要到了。根据事先的设计,今年让我们自己来一回小鬼当家过大年。请在2分钟内准备好回报!(三)按三板块小组汇报(探究与知新)方式:一是汇报(时间1分钟),二是接受现场提问,三是提问同学。老师适当组织引导。1、环境布置知多少?(以下为几个预设点。)该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