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采集运输指南正确采集检验标本是保证检验结果正确性的关键环节。为规范检验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提高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特制定本指南。一、血液标本的采集与运输(一)患者采血前的准备1、一般要求:病人在采血前24h内应避免运动和饮酒,不宜改变饮食习惯和睡眠习惯。静脉血标本米集最好在起床后lh内进行。米血时间以上午7〜9时较为适宜。门诊病人提倡静坐15分钟后再采血。2、采血时间:有些血液成份日间生理变化较大,因此应相对固定采血时间,尤其是监测为目的时,更要保证标本采集时间的统一。一般以清晨空腹抽血为宜(急症项目除外)。3、患者体位:有些血液成份存在立位与卧位之间的差异,为减少这种影响,抽血病人的体位应相对固定。一般采用坐位取血,而且抽血前应让病人有10分钟的时间稳定自己的情绪及体位。4、剧烈运动的影响:激动的情绪会影响到一些血液成份浓度的变化,抽血的当晨病人不宜做剧烈的运动,避免情绪激动,抽血前应有10分钟的休息,因运动能影响许多项目的测定结果。5、输液的影响:由于边输液边采血影响血液成份的测定,规定输液时应在输液的另一侧手臂抽血,应尽可能避免在输液的同时进行采血。6、生活方式的影响:烟、酒、咖啡及高脂、高糖饮食,可使血液中某些成份高于正常,需与一般病理情况相区别,抽血前几日应注意避免。多数试验要求在采血前禁食12h,因为饮食中的不同成分可直接影响实验结果。7、生理差别的影响:不同年龄组的个体及妇女的妊娠期、月经期,血液成份有一定的生理差异,应注意与病理情况区别。8、药物的影响:很多药物(如咖啡因、冠心平、维生素C、避孕药等)进入人体后可使某些检测项目结果增高或降低,故患者在检验前应尽可能停止服用对检验结果有影响的药物。血样采集应在不服药期间,如在早晨服药前。(二)静脉血液采集1、物品准备压脉带、一次性垫巾、无菌棉签、75%乙醇、一次性采血针、真空采血管、试管架、手套、口罩、利器盒。2、操作步骤(1)对照申请单核对患者身份。(2)采血部位: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前臂置于桌面枕垫上或水平伸直。常用肘窝静脉、肘正中静脉、前臂内侧静脉,小儿可采用颈外静脉、大隐静脉。(3)穿刺部位皮肤消毒:在穿刺部位肢体下放一次性垫巾、压脉带,以穿刺部位为中心,用乙醇棉签,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2次,作用3分钟,消毒皮肤面积应三5cmx5cm。(4)静脉穿刺:①在穿刺点上方约6cm处系紧压脉带,嘱受检者紧握拳头,使静脉充盈显露。②采血人员一手拿着采血装置,另一只手的手指固定穿刺部位下方的皮肤,以使静脉位置相对固定。③手握持针器或注射器,保持穿刺针的方向和静脉走向一致,穿刺针与皮肤间的夹角约为200,针尖斜面朝上。④将穿刺针快速、平稳地刺入皮肤和静脉。⑤血液开始流出即可解开压脉带,同时嘱患者松开拳头,采集到所需血量。⑥消毒干棉球压住穿刺点,拔出针头,嘱患者按压穿刺点直到不出血。(5)一次多管采血顺序:血培养管(需氧)一血培养管(厌氧)一凝血项管f无抗凝剂管(含或不含促凝剂和分离胶)一有抗凝剂管。(6)采血管收集血标本后,立即将采血管轻轻颠倒数次,使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但不可剧烈摇晃。(7)将采血针弃于利器盒内。(8)按实验室要求在每支采血管上贴好标签。(三)末梢血液采集1、物品准备:一次性无菌采血针、70%乙醇棉球、消毒干棉、无菌棉球、特殊器具(玻片、微量移液管、血细胞计数稀释液、微量血细胞比容测量管)、试管架、手套、口罩、利器盒等。2、操作(1)采血部位:成人以无名指或中指的指尖内侧为宜;特殊患者(如烧伤)必要时可从足跟部两侧或大拇指采血;婴儿理想的采血部位是足底面两侧的中部或后部。所选的采血部位要避开冻疮、炎症、水肿和瘢痕等患处;除特殊情况外,不宜从耳垂采血。(2)可轻轻按摩采血部位,使其自然充血,用70%乙醇棉球消毒局部皮肤,待干。(3)操作者用左手拇指和示指紧捏穿刺部位两侧,右手持无菌采血针,自指尖内侧迅速有力地穿刺,即刻拔出采血针并弃于利器盒内。针刺的深度不应超过2mm,靠近足底面后部的针刺深度不应超过lmm。(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