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温湿度计自校规程22•温度计自校规程33■容量瓶自校规程44•滴定管自校规程55■吸量管自校规程66.仪器清洗8温湿度计自校规程1.目的2确保公司使用的温湿度计的误差在规定范围内,保证测量的准确性。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温湿度计的校准。3.校准用基准设备标准数显温湿度表4.环境条件4.1温度要求:20±5°C4.2湿度要求:不超过80%RH4.3恒温时间:1小时5.校准步骤5.1外观:目测外观是否破损,功能件是否齐全、有效。5.2将恒温恒湿设备按操作规程正常开机。5.3将恒温恒湿设备的温度分别设定成10°C、20C、30°C、40C四个点,湿度分别设定为50%RH、60%RH、70%RH三个点,各定温1小时。5.4用被校准的温湿度计与恒温恒湿设备,标准数显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进行比较。6.判定依据用被校准的温湿度计与标准件相对比,温度示差在±5°C,湿度示差在8%RH内可判定为合格。7.校准周期3一年校准一次8.相关记录设备自校记录表温度计自校规程1.目的对温度计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2.范围适用于测量溶液温度所使用的水银温度计。3.校准用基准设备3.1外校合格的数显温度表(精度0.1°C)3.2透明容器盛3.3冰、水4.环境条件室温5.校准步骤5.1检查玻璃体是否破裂及刻度是否清晰,否则更换。5.2用一透明容器盛装适量自然溶解的冰水混合物。5.3把温度计有水银液体的一端放进冰水混合物中,然后观察水银柱的变化情况。5.4待水银柱变化稳定,再对照温度计刻度是否在0°C的位置,记录读数。5.5第一次测量完成后,取出温度计,待水银柱回到自然的位置后,重新第二次测量,这样连续测量三次,得出结果再取平均值,记录在《设备自校记录表》内,允许误差±0.1C。45.6以上步骤完成后,把温度计放在50工以下的温水中(30工为宜),用基准数显温度表进行校对(把探头放在水银柱旁边的温水中),对比并记录温度计的和基准温度表的温度读数。5.7第一次测量完成取出温度计,待水银柱回到自然的位置后,再进行第二、第三次测量,测得的结果取平均值,记录在《设备自校记录表》内,允许误差数±i.o°c。5.8把温度计放在50C以上的热水中(80C为宜),重复5.6、5.7相关步骤。6.判定依据三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该温度计判校准合格。7.校准周期一年校准一次8.相关记录设备自校记录表容量瓶自校规程1.目的对容量瓶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容量瓶的校准。3.校准用基准设备3.1外校合格的容量瓶3.2纯净水3.3感量O.Olg天平4.环境条件室内温度控制在(20±5)°C,波动不得大于l°C/h,确保量器、称量瓶及校准用水都处于同一5室温下,水温与室温之差不超过2°C。5.校准步骤5.1清洗容量瓶,应无挂水珠,晾干或烘干。5.2对清洗干净并经过干燥处理过的被检容量瓶进行称重,称得空容量瓶的质量5.3注纯水至被检容量瓶的标线处,称重纯水的质量。5.4将温度计插入到被检容量瓶中,测量纯水的温度,读数准确到0.1°C。5.5按照下表计算被检容量瓶在标准温度20C的实际容量。标称容量/ml1251025501002002505001000容量允差m(±)A级0.0100.0150.0200.0200.030.050.100.150.150.250.40B级0.0200.0300.0400.0400.060.100.200.300.300.500.806.判定依据校准次数至少2次,2次校准数据的差值不应超过被检玻璃量器容量允差的1/4,取2次的平均值。在标准容量允差范围之内为合格。7.校准周期一年校准一次8.相关记录设备自校记录表滴定管自校规程1.目的对滴定管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容量瓶的容量允差20000.601.206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滴定管的校准。3.校准用基准设备3.1外校合格的滴定管3.2纯净水3.3感量O.OOOlg天平3.4称量杯4.环境条件室内温度控制在(20±5)°C,波动不得大于1°C/h,确保量器、称量瓶及校准用水都处于同一室温下,水温与室温之差不超过2°C。5.滴定管检定点的选择5.11—10ml:半容量和总容量两点;5.225ml:(0—5)ml、(0—10)ml、(0—15)ml、(0—20)ml、(0—25)ml五点;5.350ml:(0—10)ml、(0—20)ml、(0—30)ml、(0—40)ml、(0—50)ml五点;5.4100ml:(0—20)ml、(0—40)ml、(0—60)ml、(0—80)ml、(0—100)ml五点。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