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节能环保管理规章制度1、项目经理为节能环保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节能环保施工的组织实施及目标实现,并指定环保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施工项目必须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管理人员参加的节能环保施工领导小组,逐级落实现场节能环保施工的管理工作。2、项目节能环保策划项目开工前应编制节能环保施工方案。该方案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独立成章,并按规定进行审批。节能环保施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2.1)、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及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环境负荷,保护其他设施和文物等资源。2.2)、节材措施,在保证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制定节材措施。如进行施工方案的节材优化,建筑垃圾减量化,尽量利用可循环材料等。2.3)、节水措施,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状况,制定节水措施。2.4)、节能措施,进行施工节能策划,确定目标,制定节能措施。2.5)、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制定临时用地指标、施工总平面布置规划及临时用地节地措施等。3、项目节能环保实施要求3.1、环境保护措施扬尘控制1)、运送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不污损场外道路。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必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施工现场出口应设2置洗车槽。2)、施工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0.5m。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应采取覆盖措施;对粉末状材料应封闭存放;场区内可能引起扬尘的材料及建筑垃圾搬运应有降尘措施,如覆盖、洒水等。3)、施工现场非作业区达到目测无扬尘的要求。对现场易飞扬物质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地面硬化、围档、密网覆盖、封闭等,防止扬尘产生。4)、构筑物机械拆除前,做好扬尘控制计划。采取清理积尘、拆除体洒水、设置隔档等措施。5)、在场界四周隔档高度位置测得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月平均浓度与城市背景值的差值不大于0.08mg/m3。噪音与振动控制1)、现场噪音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规定。2)、在施工场界对噪音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监测方法执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524-90)。3)、使用低噪音、低振动的机具,采取隔音与隔振措施,避免或减少施工噪音和振动。光污染控制1)、尽量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夜间室外照明灯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2)、电焊作业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水污染控制1)、施工现场污水排放应达到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3(GB8978T996)的要求。2)、污水排放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废水水质检测,提供相应的污水检测报告。3)、对于油漆等化学的储存区,应有严格的隔水层设计,做好渗漏液收集和处理措施。土壤保护1)、保护地表环境,防止土壤侵蚀、流失。因施工造成的裸土,及时覆盖砂石或种植速生草种,以减少土壤侵蚀;因施工造成容易发生地表径流土壤流失的情况,应采取设置地表排水系统、稳定斜坡、植被覆盖等措施,减少土壤流失。2)、对于有毒有害废弃物如电池、墨盒、油漆、涂料等应回收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不能作为建筑垃圾外运,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3)、施工后应恢复施工活动破坏的植被(一般指临时占地内)。与当地园林、环保部门或当地植物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在先前开发地区种植当地或其他合适的植物,以恢复剩余空地地貌或科学绿化,补救施工活动中人为破坏植被和地貌造成的土壤侵蚀。建筑垃圾控制1)、制定建筑垃圾减量化计划,如住宅建筑,每万平方米的建筑垃圾不宜超过400吨。2)、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力争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率大于40%。3)、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并收集到指定地点,集中运出。43.2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3.2.1节材措施1)、图纸会审时,应审核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相关内容,达到材料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2)、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3)、现场材料堆放有序。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保管制度健全,责任落实。4)、材料运输工具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