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颐养健康集团新汶中心医院乳房疾病讲课稿一、引导主题乳腺疾病是女性常见病、多发病,其中乳腺癌是本次讲课的重点内容,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约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好发于40-50岁妇女。二、授课内容第一节概述20分钟一.乳房疾病常见的症状(图片)疼痛(与月经有关);乳腺有肿块、硬结;双乳不对称的局限性增厚;乳头溢液;乳头凹陷、偏斜、皮肤增厚、脱屑、瘙痒;乳房皮肤凹陷、水肿、红肿;腋窝淋巴结肿大二.解剖生理概要(图示)成年女性的乳房是一对半球形性征器官,位于第二至第六肋水平的浅深筋膜之间。乳头位于其中央,在乳头周围色素沉着区为乳晕。乳腺是由15-20个腺叶呈轮辐状排列组成,每个腺叶由若干个小叶组成,小叶由腺泡组成。叶间由小叶间内纤维结缔组织间隔。叶间与皮肤之间由垂直的纤维结缔组织相连,称之为COOPERS韧带。各小叶内导管逐渐汇集成腺内导管,再汇集成一总的大导管开口于乳头。导管近开口1/3处稍膨大,内衬基底上皮,是导管内乳头状瘤和导管增生的好发部位。乳腺分4个象限,外上象限腺体最厚且向外突出一角为腋尾部,外上象限患病机会较多。乳腺的生理功能受垂体前叶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的影响,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乳腺呈现增生和复旧的不同变化。在妊娠和哺乳期间,乳腺腺泡增生腺体拉长,腺泡分泌乳汁,哺乳期后处于静止状态,绝经后乳腺萎缩。(图)乳腺的淋巴网极丰富。有4个引流途径。(1)大部分由胸大肌外缘向上至腋下,再向锁骨下,另一部分不经腋下直接至锁骨下,再到锁骨上。(2)内侧经乳内淋巴链注入锁骨上。(3)经皮下淋巴管引流向对侧乳腺。(4)深部可经腹直肌鞘和肝镰状韧带的淋巴管流向肝脏。(图)三.乳房的检查四.1物理检查(实习时详细介绍)(1)望诊:充分暴露,仔细观察,以利对比。双侧对比,大小、形状、局部隆起或凹陷、水肿、桔皮样变、有无浅静脉曲张、乳头乳晕有无糜烂湿疹样变、副乳等。(2)触诊:四个象限、腋尾、腋窝、锁骨上下淋巴结2特殊检查X线:钼钯摄片、干板照相、乳管造影,乳导管镜其它检查:B超、液晶、近红外线、CT、MRI乳头溢液涂片:常规、肿瘤细胞2活检:细针穿刺、切除活检3自我检查(breastself-examination):1999年美国癌症协会推荐20岁以上所有女性应把每月做乳房自查作为日常乳房护理的一部分。BSE已被作为筛查乳腺癌,自我控制健康的一种工具,是每一位女性所必须掌握的方法。时间:月经后3-7天。(方法如图示)第二节乳房的非肿瘤性疾病15分钟一.急性乳腺炎(Acutemastitis)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见于产后哺乳的妇女,尤为初产妇,乳汁多或乳管不畅。(一)病因1.乳汁淤积2.细菌侵入:乳头皲裂小儿口腔炎(二)临床表现局部红肿热痛,硬结,数日后形成脓肿,浅表有波动感,深有可凹性水肿,穿刺抽出脓。全身表现:寒战高热,WBC高,严重感染可并发脓毒症(三)治疗:原则是消除感染排空乳汁。脓肿形成前全身应用抗生素,局部疏通乳管外敷中药,理疗热敷等。脓肿形成后必须切开引流手术注意事项1.免伤乳管形成乳瘘。放射状切口,弧形切口2.切开后要分开多房间隔以利引流。3.脓腔大,可作对口引流。(四)预防:妊娠期宣教,尤为初产妇。产后避免淤乳,清洁乳房,及时治疗皲裂。二.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cellmastitis包括导管扩张和导管周围炎症的慢性炎性疾病,又称导管扩张症,导管周围炎。病因不清,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临床表现为乳晕下或乳晕旁出现肿物,伴或不伴疼痛,有时易误诊为乳腺癌。急性炎症期应用包括厌氧菌的广谱抗生素治疗,有脓肿则切开引流。三.乳腺囊性增生症也称慢性囊性乳腺病(Mastopathy)。分小叶增生或导管内上皮增生.(一)病因内分泌失调有关,EP激素比例失调女性激素受体质和量的异常导致乳腺实质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全及增生程度不齐.(二)临床表现:乳房胀痛,与月经周期有关。体检一侧或双侧乳腺散在颗粒状或片状结节质软或韧,与周围乳腺组织界限不清。(三)诊断:诊断不难,警惕合并乳腺癌的可能,应定期复查(2-3月)。有无恶变尚有争议.(四)治疗:轻者不作处理,定期观察。重者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