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证热”调查研究————以河南科技学院为例李亚玲菅伟娜河南科技学院教育学科学院李亚玲是通讯作者,女,1981.7,吉林大学硕士,河南科技学院教育学科学院讲师,13673735694。论文项目来源:(2012-qn-162)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焦虑应对方式的关系及其对策研究”摘要随着大学生就业难度的增加,进入大学,越来越多的人在不断探求着就业出路。近年来,大学校园出现了一股“考证热潮”,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了考证大军。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访谈法、文献法对大学生考证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运用spss17.0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河南科技学院大学生考证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本校学生的考证现状及原因,进而为大学生合理安排大学时间,进行正确的职业规划提出合理建议。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统计数据结果加以分析,主要分析了个人拥有证书数量与年级的关系,不同年级、家庭学生的考证状况,大学生参与考证原因,大学生对考证的态度;对大学生考证的建议。本研究的重点是以大学生自身为调查对象,对其考证现状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注重大学生对考证的态度,进而对其不合理的考证观提合理建议。关键词:大学生,考证热,建议1前言1.1研究背景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的压力,为了更好地在毕业之际找到心仪的工作,许多大学生在给自己做职业规划的同时总是把考证作为大学生活的一部分。从某方面来说,证书有助于提高其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而那些既具有学历证书又具有专业资格证书的人很自然地就有更大的胜,基于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了考证的行列。目前,许多高校考证热已蔚然成风,各种证书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通行证,走在校园中,我们随处可以看到报栏上张贴的培训广告,许多学生为了丰富大学生活,增加就业机会,盲目的参加各种证书培训。那么出现此问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考证对大学生有何影响?对这一问题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和思考。1.2现有相关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张伟豪的《探究高校“考证族”》。从人类学角度以高校中的“考证族”为研究对象,对其日常行为、价值取向、心理特征进行详尽分析,运用参与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考证族参与考证的原因。笔者主要从考证族的产生、发展及现状;考证发展壮大的原因;当今社会资格认证的种类和考证族的基本状况;资格认证与学位证书的关系;参加考证的正负面影响以及具体的建议和对策五方面进行分析。华东师范大学郑莲敏的《宁波地区大学本科生考证热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文章分别运用经济学的人力资本理论和社会学的理性选择理论对考证行为进行分析,了解宁波地区大学生就业环境以及考证的情况。西南大学张翠平的《“考证热”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以重庆某三所高校为例》。文章针对大学生考证热的现象,以重庆某三所高校为例,对大学三、四年级的学生运用问卷调查、访谈、文献分析等方法,对用人单位用访谈等方法来揭示大学生考证热与就业之间存在的影响。广西师范大学付康的《大学生群体“考证热”现象研究——基于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视角》。本研究在调查南方某大学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考证热”现状基础上,以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为视角,对大学生群体“考证热”现象进行了分析,为了引导大学生理性考证,分别从国家、高校和学生自身三个方面着手采取相应的措施,合理引导大学生参与考证。河北大学李宏宇的《H大学本科生“考证”问题研究——基于职业生涯理论的视角》。文章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研究方法,以H大学本科生为调查对象,从实证的角度探讨了考证与职业生涯规划间的内在关系。杨跃的《大学生“考证热”的社会学分析》;安达、张建华、王慧芳的《内蒙古高校大学生“考证热”现象剖析研究——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李兆抒、常欣扬的《大学生受“考证热”影响的调查与分析》等1.3本研究情况通过阅读期刊及相关文献,笔者发现许多研究者多是从某一角度对考证状况进行研究,如考证与就业、考证与职业规划等关系,很少把年级和家庭状况与考证联系在一起,本研究将考证与年级、家庭状况相结合进行分析。1.4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