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离子反应的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作者:魏文全单位:西南大学附中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这节课充分应用实验来引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引导学生用旧知识为思维出发点来探寻新知识,层层深入掌握新知识。加强教学双边活动,边讲边练,使学生扎扎实实掌握基础知识。养形化学学科的基本素养。通过溶液中离子反应的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识物质要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增强探索物质世界奥秘的兴趣。教材分析本章是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科学。是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离子反应》属于高一课本第二章第二节,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和“离子及其发生的条件”。第一课时介绍了电解质的概念,以及酸碱盐在水中或熔融状态下的电离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使学生能从电离的角度了解酸碱盐的本质。第二课时为“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要求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素养,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教科书通过[实验2-1]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Na2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得实质是SO42-与Ba2+的反应,从而引出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然后,通过[实验2-2]和四组酸碱反应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得出中和反应的实质,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最后通过[实验2-3]总结出溶液中离子互换型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是本章的难点和重点。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以后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并且它还是历年咼考的热点,在咼考中重现率达标100%。学情分析1.现在初中是义务教育,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学生的知识面和深度有所下降。初中基本达到了素质教育的目标。2.高中化学教学必须加强复习引入,作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温故知新,提升学科学习能力。-2-知技过1通过组织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回顾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教学双边活动,边讲边练,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方2、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情态价12、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与方法,体会成功的获得知识的乐趣。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的辩证唯物主义教离子引导学生设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方离子方程式的书教学流1、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2、在学生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基础上,学会化学学科的基本素养一离子方程式的书写。3、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能力-3-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创设环境复习引入[投影]1•人的血液中含有Fe2+,有什么作用?2•碳酸饮料喝后为什么会产生气体?3•天然水中含有较多的Ca2+、Mg2+、SO42-,饮用后会影响人的健康,怎样除去?4.怎样除去铝壶水垢?[复习引入]初中和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存在情况,试写出HC1、NaOH、KC1、BaCl2、Na2SO4、CuSO4的电离方程式。学生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引发兴趣,温故知新。实验演示观察分析[板书]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演示实验2-1]I、Na2SO4溶液中滴加NaCl溶液II、Na2SO4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投影动画]实验2-1的实验动画[设问]实验1无明显现象,原因是什么呢?[回答]只是Na2SO4溶液电离出的Na+和SO42—与NaC1溶液电离出的Na+、Cl—的简单混合[问]实验II中反应说明了什么?[结论]实验2说明了Na2SO4溶液电离出的SO42—和BaC12溶液电离出的Ba2+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BaSO4白色沉淀。而Na2SO4溶液电离出的Na+与BaC12电离出的C1—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在溶液中仍以Na+和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