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平衡施肥技术概述VIP免费

平衡施肥技术概述_第1页
1/6
平衡施肥技术概述_第2页
2/6
平衡施肥技术概述_第3页
3/6
平衡施肥技术概述一、平衡施肥技术的概念平衡施肥,就是测土配方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是从技术方法上命名的,这种命名方法通俗易懂、一目了然,而国际上通称平衡施肥。平衡施肥技术,是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依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与肥料效应,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的适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应施肥方式方法的一项综合性科学施肥技术。其内容包括“测土配方”与“施肥”两个程序。“测土配方”是根据植物种类、产量水平、需要吸收各种养分数量、土壤养分供应量和肥料利用率来确定肥料的种类与用量,做到产前定肥定量;“施肥”是测土配方的实施、是目标产量实现的保证,施肥要根据“配方”确定的肥料品种、数量和土壤、植物的特性,合理地安排基肥和追肥的比例、追肥的次数和每次追肥的用量以及施肥时期、施肥部位、施用方法等。同时要特别注意平衡施肥必须坚持“有机肥为基础”、“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相结合,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原则,以增强后劲,保证土壤肥力的不断提高。二、平衡施肥的基本原理配方施肥科学合理。就是因为它能够充分发挥其增产、增质、培肥地力的作用。如果施肥配方不合理,不仅经济效益低下,还会对土壤带来不良影响。因此,配方施肥必须有理论指导,某些学说正确地反映了社会实践中客观存在的规律,至今仍然是指导配方施肥的基本原理。1.养分归还学说养分归还学说也叫养分补偿学说,是19世纪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提出的。主要论点是: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带走养分,使土壤中的养分越来越少。因此,要恢复地力,就必须向土壤施加养分。2.最小养分律最小养分律是指作物产量的高低受作物最敏感缺乏养分制约,在一定程度上产量随这种养分的增减而变化。为了更好地理解最小养分律的涵义,人们常以木制水桶加以图解,贮水桶是由多个木板组成,每一个木板代表着作物生长发育所需一种养分,当一个木板(养分)比较低时,那么其贮水量(产量)也只有贮到最低木板的刻度。3.报酬递减律报酬递减律最早是作为经济法则提出来的。其内涵是:在其他技术条件(如灌溉、品种、耕作等)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随着施肥量的逐渐增加,作物产量也随着增加,当施肥量超过一定限度后,再增加施肥量,反而还会造成农作物减产。4.因子综合作用律据统计,作物的增产措施中施肥占32%,品种占17%,灌溉占28%,机械化占13%,其他占10%,因此配方施肥应与其他高产栽培措施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出应有的增产效益。在肥料养分之间,也应该相互配合施用,这样才能产生养分之间的综合促进作用。三、平衡施肥需考虑的因素平衡施肥是一项科学性、实用性很强的技术,施肥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技术的、经济的,甚至社会的因素。但最根本的是要考虑作物、土壤、肥料三大因素。1.作物因素施肥的基本目的是为作物创造良好的营养条件,从而获得高产,因此作物是考虑施肥的根本依据。首先要考虑作物的需肥特点,以小麦为例:每吨小麦籽实大概需要吸收N素20kg、P素4kg、K素5kg,而每吨茎秆需要吸收N素4kg、P素0.4kg、K素10kg。一般小麦的籽/草比为1∶1.3左右,因此,每吨地上部分需要消耗N素25kg、P素4.5kg、K素20kg。从小麦养分的吸收看,其N∶P∶K≈5∶1∶4。其次要考虑作物的生长期及气候特点。小麦,特别是冬小麦,有很长的生长期,冬前期的小麦,由于气温低,生长很慢,有的地方秋季雨量大,这就决定了小麦的氮肥必须分次施用,而基肥不能施用太多。2.土壤因素前面讲到小麦吸收养分的N、P、K比例大体是5∶1∶4,但是实际施肥的比例不一定是这个比例,因为还必须考虑到土壤的养分状况。我国土壤几乎全部都缺氮,如果土壤供氮能力很小,就必须施用肥料满足小麦对绝大部分氮素的需要;我国大多数土壤尤其是北方地区土壤含钾丰富,就可不需施钾;如土壤又严重缺磷,按磷肥利用率10%~20%,氮素利用率50%考虑,因此,施肥的N、P、K比例应该是50∶25∶0,即2∶1∶0。由于氮肥必须大部分作追肥(假定50%),因此基肥的N、P、K就应该是25∶25∶0。3.肥料因素平衡施肥时应考虑能充分发挥肥料的效应;还应考虑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保证在此用量期间,土壤肥力不会下降,这方面应...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平衡施肥技术概述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