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的主要岩石类型:)火山碎屑岩类火山碎屑岩是火山剧烈爆发中产出的火山碎屑堆积物经压实、固结以后形成的岩石。火山碎屑物质的物态一般指它降落着地时的物理状态,即是固态、液态,抑或是塑性体。固态碎屑包括岩屑、晶屑和玻屑;塑性碎屑包括浆屑,塑性玻屑。火山碎屑岩根据碎屑颗粒大小又可分为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集块岩:岩石中的火山碎屑粒径大于者占以上,常混有火山角砾、火山灰等,分选性差。集块岩多分布于火山口附近或火山管道中,分布范围较窄,可作为寻找古火山口或古火颈的一种标志。火山角砾岩:主要由各种喷出岩的角砾组成,也有其它岩石角砾,角砾棱角明显,也可混入少量晶屑,一般由火山灰胶结,分选性差。该种岩石除分布在火山口附近外,也可分布于离火山口稍远的地区。比较常见。凝灰岩:岩石中大多数的火山碎屑粒度小于,并且被更细的火山尘及火山灰的次生化学分解物蛋白石、粘土、碳酸盐等所胶结。由于火山灰粒度细小,从火山口喷出后在空中可飘浮数百乃至数千公里,所以一般凝灰岩的分布范围很宽,可距火山口很远。它是火山碎屑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种。)正常碎屑岩类正常碎屑岩是沉积岩中最常见的岩石之一,特别是在陆相沉积物中,分布极为广泛。一般所指的碎屑岩是由以上的碎屑物(包括矿物碎屑及岩石碎屑)组成的岩石。它们的形成主要与外动力地质因素有关,大都为机械破碎的产物经搬运沉积而成。碎屑岩中,也可混入纯化学沉淀物质与黏土物质,并且多以胶结物的形式存在,当这些混入物的含量增多,而超过时,则分别过渡为化学岩或黏土岩。这类岩石按碎屑颗粒大小,又可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三种。砾岩破碎的岩块,经过较长距离的搬运或受到海浪的反复冲击,使棱角消失,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砾石(或称卵石),再经胶结的岩石称为砾岩。砾石直径一般大于。不同的砾岩,其砾石成分和胶结物各不相同。具砾状结构、层状构造,但层理一般都不发育。若这类岩石中砾石未被磨圆而具明显棱角者,则称为角砾岩。砂岩是由各种成分的砂粒被胶结而成的岩石,一般所说的砂岩是砂质岩石的总称。其中砂粒直径在之间。胶结物可有泥质、钙质、铁质和硅质等。碎屑成分复杂,主要为石英和长石,其次为云母,此外,尚有一些重矿物、碳酸盐类矿物和岩屑。这类岩石若按碎屑颗粒大小,可以分为粗粒砂岩(砂粒直径);中粒砂岩();细粒砂岩()。若按碎屑成分又可划分为石英砂岩(石英含量在以上,含少量长石及燧石);长石砂岩(石英占,长石在以上,尚有少量云母及岩屑);硬砂岩(石英少于,长石,岩屑在以上)。粉砂岩由直径为的砂粒经胶结而成,其成分以石英为主,有少量长石、云母、绿泥石、重矿物及泥质混入物等。岩石外貌颇似泥质岩,但较坚硬,并有粗糙感。第四纪沉积物中的黄土及黄土岩亦属于粉砂岩类。黄土中粉砂粒级占以上,其次是黏土。成分复杂(有石英、长石、碳酸盐及黏土矿物),颜色浅黄或暗黄,质轻而多孔(孔隙占总体积的),易研成粉末,含有多量的奇形怪状的钙质结核,无明显层理,垂直节理发育,其质点结合力强,常被侵蚀呈陡峭的山崖。我国西北一带广泛分布,最厚可达余米,成为著名的黄土高原。)黏土岩类又称泥质岩。是沉积岩中最常见的一类岩石,约占沉积岩总体积的。它是介于碎屑岩与化学岩之间的过渡类型,并具有独特的成分、结构和性质等特征。这类岩石是由含量在以上,直径小于的物质所组成的。主要矿物成分是黏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及水云母等。尚有少量极为细小的石英、长石、云母、碳酸盐及重矿物等。主要由含铝硅酸盐类矿物的岩石,经化学风化形成的细悬浮物质,被搬运至湖、海盆地或在原地沉积而成。黏土岩的颜色与沉积环境和混入物有关,多呈黑色、褐红色、紫色、红色和绿色等,但也有呈白色或浅灰色者。这类岩石具典型的泥质结构,质地均一,有细腻感。可塑性和吸水性很强,岩石吸水后体积增大。这类岩石因其中黏土矿物颗粒细小,肉眼不能鉴别其成分,一般仅根据其固结程度和结构构造特征进行分类和命名,详细研究则需采用专门的方法。根据其固结程度这类岩石可分为黏土、页岩、泥岩三种。黏土为松散的土状岩石,含黏土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