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州青稞栽培现状及产业化发展杨中雄【摘要】为积极推进青稞产业化发展,把青稞打造成迪庆州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为此,认真思考青稞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思路显得十分重要.【期刊名称】《云南农业》【年(卷),期】2013(000)003【总页数】2页(P46-47)【关键词】青稞栽培;现状;产业化;发展思路【作者】杨中雄【作者单位】迪庆州农科所,云南香格里拉674400【正文语种】中文2013年是青稞产业发展的关键之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宏伟目标,迪庆州委州政府出台了加快青稞产业发展的意见。迪庆青稞产业发展要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气候资源以及悠久的青稞种植历史,进一步加大青稞产业推进力度,使迪庆州青稞产业不断扩大基地规模,提高产业效益,提升发展水平,积极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1种植现状迪庆州常年青稞种植面积为6666.67hm2左右,仅次于玉米和小麦。2012年全州完成青稞种植面积6680hm2,其中,冬青稞种植3013.33hm2,春青稞种植366.67hm2。全州青稞总产预计达2.45万t,其中,冬青稞1.35万t,春青稞1.1万t。春青稞主要分布在海拔2800m以上的高寒冷凉地区。一般在3~4月播种,8~9月成熟,生育期120~150d。以春播为主,属早熟及中熟类型的多棱裸大麦,千粒重40g左右。主要栽培品种有迪青一号、迪青二号、长黑青稞、短白青稞等。冬青稞主要种植在海拔2600m以下的中低海拔干热河谷区。通常在10月下旬播种,翌年5月下旬收获。生育期180~210d。主要栽培品种有云青二号、迪青一号、黑六棱等。2种植青棵的有利条件2.1资源优势迪庆州青稞品种资源较为丰富,据《迪庆州农作物品种志》和《迪庆州农业志》介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迪庆州农科所等部门先后收集到地方青稞资源300多份,这些资源遍及海拔1800~3500m地区,为青稞育种提供了极为丰富的遗传物质基础。目前州内栽培的品种有20多个,并引进了58个新品种进行试验和示范。2.2政策优势为进一步加快迪庆州特色农业发展,做大做强青稞产业,切实提升青稞产业的整体效益,州委州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青稞产业发展的意见》,编制审定了《迪庆州青稞产业规划2011~2015年》,从2011年开始州级财政每年将青稞发展基金列入财政预算,对青稞良种选育、技术推广、技术培训、生产中介等青稞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给予支持。2.3市场优势全州以青稞为原料生产酿制青稞酒,资产在百万以上的有数十家,所生产的十余种青稞酒品牌深受消费者欢迎。以青稞为原料的“青稞饼干”、“青稞麦片”、“青稞炒面”等食品加工的企业也正在兴起。这些企业年消费青稞3万t左右,为迪庆青稞产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4环境优势从农业生产角度讲,由于特殊的地理地貌及气候条件,青稞较其他作物病虫害种类少、为害程度低,没有大量化学农药等污染物的使用需求,现代农业技术应用推广普及程度低,化肥、农膜、农药等现代生产资料进入数量少,造成污染的可能性小。2.5生产优势迪庆州种植青稞的气候条件适宜,增产潜力大。经试验,我州适宜青稞种植的区域相当广,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气温适宜,昼夜温差大,水热季节与作物生长同季,特别有利于青稞的高产。通过全州科技人员与种植农户的长期共同努力,历史上长期存在的青稞原始生产状态已经彻底改变,以现代科技为主导的青稞生产技术体系基本形成。民航、四通八达的公路、即将开工的高速路、铁路必将为青稞生产、加工和流通贸易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保证。3青稞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3.1科研基础薄弱新品种选育速度慢。产区没有完备的种子繁育加工体系,种子更新能力差,统一供种率低,新品种更换周期长。目前我州主产区仍在种植的短白青稞、长黑青稞、黑六棱、云青二号等品种大多推广应用了十多年,新品种推广慢,老品种混杂退化严重。化肥施用量不当,导致土壤肥力逐年下降;现代植保技术措施不能全面应用,使大多数产区的病虫害得不到有效控制,在青稞生产管理中不施肥、不灭草、不防病、不治虫的情况依然存在。3.2种植面积萎缩导致区域性产需矛盾突出由于小麦、油菜、蚕豆等作物的推广,青稞种植面积都有不同程度萎缩。很多青稞加工企业原料要从外地调购,不但本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