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信息全书名:《吃货的生物学修养:脂肪、糖和代谢病的科学传奇》作者名:王立铭前言对于历经亿万年进化的我们而言,从大自然中获取食物是最好的方式。但是自然充满未知和凶险,要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还要防止凶猛野兽的攻击,同时还要解决自身的温饱问题,其中曲折可想而知。因而我们的基因当中携带着这种深刻的生存记忆,「吃」变成一种本能。天然喜欢多吃,厌恶多动。现在,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提升,这种「本能」开始逐渐成为各种疾病的始作俑者。一、脂肪提到脂肪,你会想到什么?是一堆白花花、油腻腻的肥肉?是日渐突出的小肚腩?还是,不敢外露的大粗腿?但它们都不完全是。人往往先看到的是脂肪的弊端。但是作为人体必需的七种营养元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膳食纤维)之一。它是身体最重要的储存能量的场所,为日常活动做支撑。脂肪以组织的形式分布在人体的各个部位,最明显的是在胸部、腹部、大腿及臀部。现代社会,人们普遍面临的是脂肪过剩的问题,那么如何科学有效地减脂呢?为了探究影响人们食欲的因素,道格拉斯.科曼利用「连体老鼠」的实验,也就是用外科手术把两只小老鼠血液循环联通起来,他提出假设:动物体内存在一种抑制食欲的因子,可以进入血液流入大脑,有效控制食欲,同时也存在一个受体,即负责感知和响应这种抑制食欲的因子,两者相互协调合作,使机体有效正常地运转。继科曼之后,美国杰弗瑞·弗里德曼和他的同事们利用现代遗传学手段,经过艰苦漫长的八年探索,找到了那种能够抑制食欲和控制体型的蛋白质因子,并命名为「瘦素」。当「瘦素」基因发生遗传突变时,就会失去控制食欲的能力,就无法进入血液流入大脑也就无法对我们本身的行为下达命令,瘦素受体无法感知,也就不会做出反应。当没有节制成为日常,再加上吃货本能,以及天然不爱多动的特性,自然而然就变胖了。同样,负责感知和响应瘦素因子的受体如果也存在基因遗传突变,失去感知能力,即使瘦素基因传达命令,要求控制食欲,受体无法感知,那么肥胖也不可避免。正常情况下,当身体内的脂肪过多,瘦素分子水平就会上升,受体感知,就会告知我们的大脑身体能量充足,不需要继续补充食物,从而控制食欲。反之,当身体营养不良,脂肪水平降低,瘦素分子下降,就会调节胃口补充能量。而无论是瘦素还是瘦素受体,缺乏其中一个,或者其中一个出现问题都会引发肥胖。二、高脂血症说完了外表上的肥胖,我们再把目光转移到体内的脂肪上。脂肪以可见的方式堆积在肚子和大腿等部位,我们会意识到太胖了,没有美感。那么以不可见的方式存在在血管里会怎样呢?它会导致一种沉默的疾病:高血脂。血管里过量的脂肪堆积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从而诱发脑卒中和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也就是高血脂,顾名思义,就是血管里的脂肪含量过高导致的疾病。血管中流动的脂肪就好比泥沙,会减慢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速度,而血液中的脂肪颗粒逐渐在管壁聚集和沉淀,日积月累就会窄化甚至闭塞血管,阻碍血液的流通。为了保证血液的供应,血管肌肉扩张,从而使管壁弹性变差,逐渐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另外因为血流淤滞形成斑块,导致组织供血不足,继而凝结成血栓,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杀人于无形。三、胆固醇提起胆固醇,可能我们立刻就能想到鸡蛋黄,毕竟我们知道蛋黄里富含胆固醇,所以很多人吃鸡蛋专吃蛋清,扔掉蛋黄,这有没有必要呢?我们首先要知道,在正常身体机理下,胆固醇是身体不可缺少的。首先胆固醇分子对消化功能有重要的作用。其次胆固醇分别是各种激素合成的重要材料,比如孕酮、雌激素。最后它还具有生物学功能,赋予细胞膜活性。细胞膜才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改变形状,随意延展、折叠,吞入或者吐出各种物质。人体几乎所有的细胞都有生产胆固醇的能力,而肝脏是最重要的胆固醇生产工厂。肝脏能将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合理的范围,当浓度升高时,肝脏合成胆固醇的速度就会下降,维持血液中胆固醇的稳定。所以单纯就胆固醇来讲,吃几个蛋黄不会导致体内胆固醇含量超标,不必太过忌讳。3.1胆固醇发生异常该如何调控科学家们早期发现的维生素B3,又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