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频治疗仪对于神经损伤、偏瘫患者恢复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中频脉冲治疗仪对神经损伤、偏瘫患者恢复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2例脑神经损伤、偏瘫患者纳入到本研究中,划分为中频脉冲治疗仪组与常规对照组,均为51例,对于常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式,包括平衡训练、按摩疗法、行走训练、被动肢体功能训练、主动训练等,对于中频脉冲治疗仪组,在上述治疗技术上,应用中频脉冲治疗仪,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中频脉冲治疗仪组疗效为96.08%,显著高于常规对照组的80.39%,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治疗前,两组无显著差异,在治疗结束后,中频脉冲治疗仪组评分显著优于常规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中频脉冲治疗仪应用在神经损伤、偏瘫患者中,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这一治疗措施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关键词】中频脉冲治疗仪;神经损伤;偏瘫康复;治疗;效果神经损伤、偏瘫患者在临床中十分常见,严重威胁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其临床表现以吞咽困难、神经功能缺损、语言障碍、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若早期无法进行及时功能训练,将会严重影响后续康复,导致关节变形[1]。目前,临床中对于脑神经损伤、偏瘫患者,采用的康复治疗措施包括推拿、中药、针灸、康复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等,近年来,中频脉冲治疗仪以其显著优势引起了高度关注,中频脉冲治疗仪可以产生与神经电流类似的作用,刺激机体分泌激素,缓解疼痛,促进肌肉的松弛、收缩,从而达到解除痛症的作用。为了分析中频脉冲治疗仪对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的效果,现对收治的相关患者资料进行回顾与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4例脑神经损伤、偏瘫患者纳入到本研究中,均经CT、MRI诊断确诊,病程不足1个月,均为首次发病。排除标准:①哺乳期妇女;②妊娠期妇女;③合并严重脏器损伤疾病。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将204例患者划分为中频脉冲治疗仪组与常规对照组,均为102例,在各种基线资料上,两组差异不显著。1.2治疗方法对于常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式,包括平衡训练、按摩疗法、行走训练、被动肢体功能训练、主动训练等。对于中频脉冲治疗仪组,在上述治疗技术上,应用中频脉冲治疗仪(型号:QX2001-AII,生产厂家:广东市侨鑫医疗器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证编号:粤械注准20192091262),温度控制在42℃,脉宽控制在20ms、50Hz,在操作前,对患者治疗部位皮肤进行详细评估,将患者调整为平卧位。将治疗位置皮肤彻底暴露出来,将导电胶涂抹于电极板,固定好患者的肱二头肌、股二头肌腹肌、腕伸肌、胫骨前肌,控制好电刺激强度,刺激治疗部位的肌肉收缩,强度以患者可以耐受为宜,治疗时间共计20min,每日2次。两组治疗时间相同,均为1个月。1.3对比指标按照《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序评分标准》来评估两组疗效,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应用NIHSS评分,分值为0~20分,分值与缺损程度为正比。1.4统计学方法本次实验数据采用专业化的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SPSS21.0),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中频脉冲治疗仪组疗效为96.08%,显著高于常规对照组的80.39%,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治疗前,两组无显著差异,在治疗结束后,中频脉冲治疗仪组评分显著优于常规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指标见表1与表2所示:3讨论脑卒中在临床中十分常见,是由于血管闭塞、破裂等因素导致,会导致大脑出现缺血缺氧性病变,导致相应支配区域出现运动感觉障碍,在医疗技术的发展下,脑卒中病死率得到显著下降,但是,致残率却越来越高[2]。数据显示,在我国,脑卒中合并偏瘫的患者人数达到了450万人,此类患者劳动能力、自理能力丧失,无论对于家庭还是社会,都是极大的负担。在医学模式的进步和发展下,医学模式已经从以往的生物-医学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