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是语文课的生命——《手指》教学案例坪地中心小学温镜流设计理念:1、简单教学,注重语言文字:在落实词、句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感悟课文。2、动态生成:设计矛盾冲突,引发思维碰撞,培养个性阅读体验。期望目标:通过词语的品赏,正确感悟课文内容,学习丰子恺先生运用质朴的语言、幽默的风格十分传神地表情达意的写法,同时懂得团结一致力量大的道理。这样的设计理念与期望目标,遵循了“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原则,体现了“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观点。教学过程一、以词语学习为线索,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师:同学们,我们学过的《白鹅》是谁的文章?生:丰子恺先生。师:你们还真有记性。丰子恺先生最负盛名的是他的散文作品。他的散文和他的漫画,风格、神韵极为相似。写作中则注意用语言文字状物绘形,表现视觉色彩。他写散文,总是选取自己熟悉的生活题材,以自己的所感,用最质朴的文字坦率地表达出来,一些平平常常的词语,在他的笔下,就变得幽默风趣、生动传神,意味深长。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手指》这篇文章中的那些幽默风趣、生动传神的词语。我开门见山,直奔丰子恺先生文章的特点,通过老师的介绍,引入直截了当,快速切入期望目标,因为(1)学生对丰子恺先生文章的特点未必就记得很清楚,(2)六年级学生对于语言幽默风趣、生动传神的文章很是感兴趣,没有必要做过多的铺垫。于是我又迅速地切入到词语的训练当中:师:同学们,老师想验证一下大家的能力,看谁能又快又准地完成下面的练习。我以比赛的口吻来激发一下学生的兴趣。于是投影出示词语(同时1下发作业纸),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将词语补充完整。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团结一(致)养(尊)处优略为(扶)衬体(态)秀美能力(薄)弱吃(苦)消(受)(享)乐附(庸)学生完成得很快。师指名读这些词语。我是想,学生在文中会找出很多有意思的词语,可我出示的这些词语是有针对性的,于是我就顺势地、很自然地把这些词语与文章的内容联系起来:师:同学们,再看看课文,谁能把这些词语分别送给五个手指?(学生纷纷举手)老师请一位学生回答,他快速地说出了自己的答案。师(赞许地):看来你预习读书很认真、仔细,并且对这些词语都特别留意。(学生有点得意地坐下)词不离句,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和用法,我要求学生自由读文,从课文中找到理由,先说说为什么要把这些词语送给他们,再把表现这些理由的句子读出自己体会的情感:(1)引导学生自由读书,“圈点勾画”作批注,为“吃苦、消受、养尊处优、享乐”这些词语找到注脚;(2)结合学生回答,联系上下文理解“消受、养尊处优、附庸”等词语的意思,进一步了解五根手指的特点。(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文章的情感,感受文中用词的幽默与传神。这过程中还有对学生自学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的培养。二、设疑激趣,创设生成环境,深入品读课文1、设疑:(1)出示课文插图或让学生伸出自己的手,仔细观察五根手指的神态,如果心里有了什么想法先不要说出;(2)读一读分别送给他们的词语,心里有了什么想法也不要说出;(3)带着你心里的想法,再浏览课文,给下面的句子关联词语。①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既)有不同的姿态,(又)各具不同的性格。②食指的工作(虽然)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2③(因为)中指永远不受外力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④(尽管)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⑤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通过“让学生自由品读,心里有什么想法先不要说出”这样的做法,既能促使学生深入读文,又能在他们的心里产生一种好奇,激起兴趣;再通过对文中针对五指最具有概括性的句子的处理,让学生用关联词语进行语言的训练,这是对文章内容的最有效的概述,又进一步让学生对五指的特点有了更深的、更系统的了解。为了引导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我抛出了一个探究性的问题:想一想,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