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第八节制剂新技术第八节制剂新技术一、缓释、控释制剂缓释:缓慢非恒速控释:缓慢恒速或接近恒速硝苯地平普通片缓释片控释片给药次数(日)4~6次2次1次血药浓度波动大较平稳平稳用药总量40~60mg20mg20~30mg副作用面红、心悸、头晕等轻轻1.缓释、控释制剂的特点①减少给药次数,避免夜间给药,增加患者用药的顺应性②血药浓度平稳,避免峰谷现象,避免某些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③增加药物治疗的稳定性④减少用药总剂量,小剂量大药效2.不适合制备缓、控释制剂的药物(制剂设计——药物选择)①剂量很大:>1.0g②半衰期很短或很长:t0.5<1h或>24h③药效激烈④溶解度小、吸收无规则或吸收差⑤不能在小肠下端有效吸收⑥有特定吸收部位(一)缓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1.溶出原理再回首——Noyes-Whitney方程影响药物溶出速率的因素改善药物溶出速度的措施:①↑药物的溶出面积:粉碎减小粒径②↑溶解速度常数:加强搅拌,以减少药物扩散边界层厚度或提高药物的扩散系数③↑药物的溶解度:提高温度,改变晶型,制成固体分散物k=D/Vh根据Noyes-whitney方程式,通过减小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的溶出速度,可使药物缓慢释放,达到延长药效的目的。2.扩散原理方法:药物以扩散释放药物的过程:通过水不溶性膜扩散、通过含水性孔道的膜扩散、通过聚合物骨架扩散3.溶蚀与扩散、溶出结合亲水凝胶骨架片释药过程:①骨架片遇消化液表面润湿、吸水后膨胀形成凝胶层;②表面药物向消化液中扩散;③凝胶层继续水化骨架溶胀,凝胶层增厚延缓药物释放;④骨架同时溶蚀,水分继续向片芯渗透,骨架完全溶蚀,药物全部释放。对水溶性药物主要以药物的扩散和凝胶层的不断溶蚀为主,对难溶性药物则以骨架溶蚀为主。4.渗透压原理单室渗透泵片:片芯:水溶性药物、水溶性聚合物(包括渗透活性物质)等包衣膜:由水不溶性聚合物,如CA、EC或EVA等组成,在胃肠液中形成半透膜;释药小孔:是用激光或其他方法在包衣膜上开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小孔。由于渗透活性物质的存在,片芯内药物溶解形成饱和溶液,渗透压4053~5066kPa(体液渗透压760kPa)。由于渗透压的差别,药物由释药小孔持续流出,流出的药物量与渗透进入膜内的水量相等,直到片芯内的药物溶解殆尽为止。多室渗透泵——难溶性药物双层渗透泵片:片芯为双层,一层含有药物及可溶解性辅料,另一层为遇水可膨胀的促渗透聚合物。释药过程中由聚合物层膨胀产生推动力,将药物混悬液推出释药孔。双室渗透泵片:是在由刚性半透膜所构成的限室内,由一层不透性的具有弹性或可移动的隔膜将其分成两室:一室为药室,另一室为渗透室。使用时,渗透室中的高渗性物质吸入水分后产生高渗透压,迫使隔膜产生形变或移动,从而挤压药室,使药物从释药孔释出。由于在释药过程中,药室的体积将发生变化,因此,其释药速率有其独特的规律。5.离子交换作用通过树脂进行交换进行。常用的树脂由水不溶性交联聚合物组成,聚合物链的重复单元上含有成盐基团,药物可结合在树脂上。当带有适当电荷的离子与离子交换基团接触时,通过交换将药物游离释放出来。树脂-药物+X=树脂-X+药物树脂-药物+Y=树脂-Y+药物-++-+++--+--缓控释原理溶出扩散溶蚀与溶出、扩散相结合渗透压原理离子交换方法总结:缓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减小溶解度/溶出速度——制成溶解度小的盐或酯、与高分子化合物形成难溶性盐、控制粒子大小增加黏度减小扩散速度、包衣、微囊、不溶性骨架片、植入剂、乳剂生物溶蚀型骨架(水溶性/脂肪性骨架材料)渗透压为动力,零级释放:渗透泵片药树脂(二)缓控释制剂载体材料1)阻滞剂:脂肪类、蜡类(疏水性强)2)骨架材料①亲水凝胶:天然胶(藻琼)、纤维素衍生物(CMC-Na、MC、HPMC、HEC)、非纤维素多糖类(甲壳素、卡波姆)、高分子聚合物(PVP、PVA)——形成凝胶屏障②生物溶蚀:动物脂肪、蜂蜡、巴西棕榈蜡、氢化植物油、硬脂醇、单甘油酯③不溶性:EC、无毒聚氯乙烯、硅橡胶3)包衣材料不溶性:醋酸纤维素(CA)、EC肠溶性:纤维醋法酯(CAP)、羟丙甲纤维素酞酸酯(HPMCP)、醋酸羟丙甲纤维素琥珀酸酯(HPMC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