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合集15篇)看完某一作品后,信任大家有许多值得共享的东西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那么观后感究竟应当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1守在电视机前涎着口水观看《舌尖上的中国》,看过也犹如尝过第1页共60页一般,口齿留香,回味无穷。呈现在眼前的就是饕餮盛宴,却只能望梅止渴。但也可以让远在天涯的游子也能共享妈妈做的饭菜。看后《舌尖上的中国》,最大的感悟有以下几点:磁性的解说,迷人的美食,美食的由来,美食与家的关系。磁性的解说:“在这座繁华的大都市里,人们最怀念的还是记忆中的老味道,”随着这浑厚的男中音,让那些司空见惯的食物都鲜活起来,顿觉舌尖上的味蕾被激发开来,不自觉的口水都淌在了嘴角。每个字每句话都那么韵致得当,饱含着李老师对国家山川河流的酷爱用打动人心的低沉声音渐渐地叙说美食的来自不易和无处不在的奇异第2页共60页历程。“自然食物是对人类最好的馈赠,五谷杂粮通过烹饪变得香而不油。”跟随李老师这娓娓道来,耳朵享受极了,通过《舌尖上的中国》,我成了李老师的音迷,心里安静而感动,随着他活色鲜香的叙述,也让心随之去到祖国的大江南北。迷人的美食:《舌尖上的中国》里每一道食物对我们在夜间(10:30)看电视的人群来说都是可口的美食,记得那晚上看到卓玛和妈妈找寻松茸,渐渐地也跟随着她们的脚步一起找寻,然后看着用酥油滋滋地煎制,真狠不得钻进电视机里面去偷吃几片,哈哈,偷吃过松茸,又跟着白第3页共60页马占堆一起冒险去偿偿野蜂蜜,看着那晶莹剔透地蜂蜜浇在一道道美食上,唾液就由喉咙始终漫延开来。吃罢甜点,老谭夫妻的自制豆花又快出锅了,白白嫩嫩的,配以提神的香菜,凉爽的薄荷,酥脆的花生,酸辣的泡菜,这就是最有爱的家常菜,就一个字:爽!!还有一道道焖煮炖的红烧肉,听着它咕嘟咕嘟的沸腾声音,看着它冒热气儿视觉和听觉那享受真让人受不了,舔屏吧!吃货们!!美食的由来:面条,面包这些原来在我们看来多么简单得到的食物,但通过《舌尖上的中国》才明白是多么的不易,看到麦客要多么辛苦才能割第4页共60页下一亩地的麦子,这一亩地的麦子又要经过多少人的劳作才能成熟。麦子变成面粉又要多少道工序才能再变成可以食用的美食,感谢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和自然的馈赠。看着莉莉爸爸钓跳跳鱼,那是何等的困难。每个爸爸都是爱孩子的,为了爱吃跳跳鱼的女儿,这位慈父尽然也用好几年的学习练就了一手本事,用6米的钓杆仅用1/8秒的时间捕获跳跳鱼。这就是满满的父爱,令人感动!!我也算是从南闯到北,吃过老家地道的麻辣小吃,也吃过广味十足的南方菜,感叹做一枚中国的吃货是一件华蜜的事。第5页共60页《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2我很喜爱看有关美食的电视节目,自从《舌尖上的中国》开播后我总是会抽出时间来观看,看各种美味在人们的舌尖上尽情跳动,因为它们是最原始、最淳朴的味道。《舌尖上的中国》带领我们走遍了大江南北,也品尝了各地的拿手好菜,领会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这些美味不是出自哪位烹饪大师,也不肯定是多么宝贵的菜肴,但这些美味却是最贴近我们的生活,最原始、最朴实的美味。他们的那些烹饪方法都特别奇妙的保留了食物最初的味道和鲜美,他们用的食材也是最簇新、最原始的。第6页共60页《舌尖上的中国》还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本事。大山里的人们会把春笋、野菜和各种菌类烹饪成一道道美味,丰富了他们的饭桌。海边的人们会去捉最不起眼的沙蟹,经过清洗、磨碎、调味、发酵后,做成美味的沙蟹酱。人们总是能够把握住他们当地的自然食材,当然在享受美食的时候,我们也应当珍惜大自然的赏赐,我们也要去爱护生怸的平衡,让这些美味更久远一些。影片里还穿插了一些真实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令我很感动。有一个新疆小伙子,他的弟弟就要离开家乡去上高校了,他做为哥哥想给弟弟打算一个礼物,他来到已经看了很长时间却没有去摘的蜜蜂第7页共60页窝底下。因为这个蜂窝长在一棵很高的树上,这个蜂窝特殊大,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