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期2020年11月广东水利水电GUANGDONGWATERRESOURCESANDHYDROPOWERNo.11Nov.2020黄洞河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王晓蕾1,2,欧正蜂1,2,孙春敏3,黄永奇1,2(1.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35;2.广东省水动力学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35;3.广东省水利厅,广东广州510635)摘要:灌区水资源量供需平衡分析是灌区规划设计和改造的决定性指标之一,由于一些地区水文站、降雨量测站分布不足、数据序列记录不全等问题,无法获取满足可靠性、一致性和代表性要求的径流和降雨资料时,在灌溉可供水量计算上可采用查询广东省水文图集的方法推算当地的可供水量,进而分析灌区的可供水量是否满足灌溉需求。关键词:灌水率;径流;水量平衡中图分类号:P33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112(2020)11-0079-04收稿日期:2020-06-19;修回日期:2020-07-29作者简介:王晓蕾(1986-),女,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研究工作。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是灌区规划设计和改造的决定性指标之一,由于一些地区水文站、降雨量测站分布不足、降雨径流等数据序列记录不全等问题,经常无法获取满足可靠性、一致性和代表性要求的径流和降雨资料[1],怎样计算灌区的可供水水量成为灌区水资源量供需平衡分析的关键之一。根据相关研究可利用广东省水文图集等资料来推算当地的径流[1-3]。下文以黄洞河灌区[4]为例采用该方法进行水资源量供需平衡分析。1灌区概况黄洞河灌区位于清远市英德市西北部石牯塘镇境内,距英德市市区42km(见图1),是石牯塘镇灌溉的骨干工程,设计灌溉面积0.077万hm2,属一般中型灌区。灌区境内属丘陵地带,地势北高南低。灌区灌溉水主要引自黄洞河,灌区渠道分布在黄洞河下游的尧西河、长江河和长江叉河两岸,通过在河流上建立陂头进行进行引水灌溉。黄洞河为连江一级支流,发源于乳源县大布三磨良;集雨面积为394km2,市境内为244.6km2,干流河床长为50km,市境内流程为39km;境内河床平均比降为4.77‰,天然落差为252m,可利用落差85m,流经英德市的浛洸镇永安街流入连江。黄洞河上、中游河陡、滩急、跌水多,其中有比较著名的大峡谷地貌,干流蜿蜒奔流于崇山峻岭之间,在石牯塘镇锦潭村附近一分为二,穿越于山间丘陵盆地中,在含光大曾屋附近合二为一,汇入连江,整个地势由北向南呈台阶状下跌,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工程区域水系示意见图2)。黄洞河水资源丰富,电站装机容量为2.7万kW的锦潭一级电站就位于黄洞河,是北江、翁江、连江三大江一级支流中电站装机容量最大的电站,锦潭梯级(含东西坑梯级)装机总容量达6万kW以上。图1黄洞河灌区地理位置示意·97·图2工程区域水系示意灌区内汇入黄洞河的主要支流为坑尾水,坑尾水发源于石牯塘镇坑背村,于183m高程汇入黄洞河干流,河口控制集雨面积为22.5km2,河流全长为12.6km,平均坡降为55.4‰。2灌溉制度黄洞河灌区地处南方湿润地区,具有丰富的水资源,黄洞河灌区主要种植水稻和蔬菜等经济作物,一年三熟,根据《灌溉与排水设计规范》(GB50288—2018),灌溉设计保证率取90%。2.1灌溉制度黄洞河灌区的灌溉制度参考《广东省一年三熟灌溉定额》[5](后文简称“《灌溉定额》”)。黄洞河灌区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经济作物。水稻采用“浅晒湿”型的节水灌溉制度,即是把浅水、晒田、湿润灌溉三者结合起来的灌水方式[6-8]。2.2灌水率设计按照《灌溉定额》,黄洞河灌区属第2农业区,以清远市为代表点。灌区内土壤主要为壤土,查《灌溉定额》中表5-1,当地壤土的一年三熟灌溉定额(P=90%)为685m3/亩。考虑到灌区以种植水稻为主,灌溉制度与水管理以水稻来进行设计。根据灌溉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和当地的灌溉制度,计算灌水率;在计算结果的基础上优化灌水率设计。灌水率优化的要求是使其比较均匀,且短期的峰值不大于设计灌水率的120%,最小灌水率不小于设计灌水率的40%,设计灌水率q设=0.8m3/(s·万亩),最小灌水率为0.63m3/(s·万亩)。查《灌溉定额》表5-4各站设计灌溉定额典型年表,清远站的枯水典型年为1980年4月至1981年3月。枯水年(P=90%)典型年灌溉时段和降雨分配参考《广东省一年三熟灌溉定额》附表11-(2)清远站,详细数据见表1;枯水年(P=90%)综合灌水率(优化后)计算成果见表2和图3。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