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年教科版科学四上《温度与气温》word教案教学背景分析:温度计的使用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在前两课中,同学实际上已经用温度计观测气温。每个小组或每个同学都将再次使用温度计观测气温,并将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每天都使用温度计观测气温,并将观测的结果记录在“天气日历”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气温、天气预报的主要含义。2、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观测气温。3、选择每天观测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观测和记录。4、会用温度计等进行简单的观测,搜集有关数据并能分析气温变化的规律。过程与方法:运用小组讨论、汇报、沟通的方式,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对气温变化的讨论兴趣,理解长期观测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2、激发同学对气温变化的兴致和求知欲。教学重点:选择每天观测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观测和记录。教学难点:正确测量,能坚持观测和记录。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分小组观测并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2、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3、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4、多媒体资料:动画:气温计与实验用的温度计有何不同。视频:气温的定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为了提高同学们观测气温的法律规范性、科学性,首先在下列几个方面对同学使用温度计和观测气温进行指导: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观测时,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之后对测量的气温进行比较和分析,确定只有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最后指导同学把测得的气温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利用收集的数据制成“温度填充图”,分析每天选择同一时间测量气温的重要性。二、教学过程(一)引入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说明气温与温度的区别。2、揭示学习课题。(二)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1、老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2、同学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同学找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等温度数。(拓展:测量气温的温度计与实验用的测水温的温度计一样吗?可播放动画:气温计与实验用的温度计有何不同。)3、讨论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怎样确定室外的温度比室内高?测量室内外的温度要做哪些准备,注意什么?4、测量室内温度,记录、沟通。5、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把测量的温度及时记录。6、汇报沟通,室内外温度有什么不同吗?哪个温度可以反映今日我们这个地方的气温?每个小组测得的温度一样吗?为什么不同?(三)气温的测量1、讨论,刚才我们测量到的阳光下、阴凉处两个不同地点的温度有什么不同?想一下,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地点来测量气温?(可播放视频:气温的定义,了解气象台和观测站观测气温的要求。)2、老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3、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4、出示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四)总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是不同的。三、教学评价测量气温时的方法,能否准确读出温度计上表示的温度。四、拓展活动1、测量每天的气温,填写天气日历。2、初步认识摄氏度与华氏度的基本知识。“摄氏度”是目前世界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温标,它是18世纪瑞典天文学家摄尔维斯提出来的。他把沸点定为一百度,冰点定为零度,其间分成一百等分,一等分为一度。1714年德国人法勒海特(Fahrenheit)以水银为测温介质,制成玻璃水银温度计,选取氯化铵和冰水的混合物的温度为温度计的零度,人体温度为温度计的100度,把水银温度计从0度到l00度按水银的体积膨胀距离分成100份,每一份为1华氏度,记作“1℉”。根据华氏温标,则水的冰点为32℉,沸点为212℉。华氏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