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开发:原则、指标及实践路径作者:古光甫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9年第04期摘要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开发对于应对国际技能人才需求、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提升质量内涵和解决职教内部层次衔接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标准开发的国际化意识不强,体系不够完备,标准水平和开发方法不足、关联要素及应用国际化比较欠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国际化标准开发中,处理和把握好“国际性”与“特色性”、“先进性”与“适用性”、“顶层设计”与“地方创新”之间的原则关系,建立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开发与实施的测度指标;同时,还要在标准开发组织、开发方法和开发手段、标准体系框架结构与内容、标准实施与评价上创新实践路径。关键词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体系框架;战略意识;评价指标中图分类号G7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19)04-0006-07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开发是以提升本国标准的国际化水平为主要立足点和出发点,以满足国际交流活动需要,提升本国标准影响力为主要目标的活动。标准开发的国际化水平也是判别一个国家职业教育标准质量高低的主要依据之一。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教育国际化成为国际教育标准的驱动因素,开发国际化水平的、与国际对接的职业教育标准,对于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推进教育服务国际化,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内涵,完善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和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开发之意义(一)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开发是应对国际市场对于技能人才需求的客观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强调“职业教育要促进国际理解和包容,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责任意识的公民”[1],全球一体化时代,知识型、复合型、发展型的全球化技能型人才成为国际市场未来之所必需。职业教育发展不能仅局限于本土化视野,而应该放眼国际,放眼世界。教育国际化应该有两个面向:即服务产业国际化和教育水平的国际化[2],职业教育责无旁贷。《职业教育“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鼓励学校将国际行业标准融入相关专业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掌握国际通行的技术规范、服务规范,增强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逐步建立国际互认的专业教学标准”。《规划》中要求指明了职业教育的战略方向,要具有国际化视野,通过国际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融通,培养能够服务国际产业发展、具有国际化水平和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解决国际化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问题。(二)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开发对于推进中外合作办学、促进国际交流,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需要标准协同发展,标准促进世界互联互通[3]。标准作为世界“通用语言”,能够为国家间的企业与教育合作提供评判依据,通过对双方合作过程中遇到的装备、技术、产品、服务的量化和评价,规范双方的活动行为,以此衡量职业教育国际化活动是否达到了所要求的水平和目标。要打破标准国际化不足对职业教育造成的制约,让职业教育的中国标准“走出去”,获得国际认可,就需要提升职业教育标准的国际化水平,大力开发具有国际化水准的职业教育标准,这对于职业教育参与全球治理,助推“一带一路”重大合作倡议具有重要作用。(三)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开发对于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水平,促进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的不同层次衔接具有重要意义国际化的职业教育标准,能够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内涵,解决不同学校同一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差异较大和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以及克服经验办学的弊端。不同学校同一专业虽然需要体现学校自身及所在区域特色,但在人才培养规格与目标、核心课程结构、基本资源配置、人才评价等核心指标方面应基本一致,通过职业教育标准开发,可以使不同学校同一专业的学生培养质量和规格基本一致,有助于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规范化,也有助于解决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的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衔接不畅等问题。二、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开发现状及问题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初步形成了以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等五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