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受审”两对策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已经在6月底公布,与往年相比,或许读者对内容有似曾相识的观感。如果问题反复出现,必定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其中,有些可以通过业务修正加以解决,而有些,则需要借助技术手段。记者分别联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研究员、财政研究室主任杨志勇,以及某省财政厅相关处室工作人员(应受访者要求,记者隐去他的真实姓名,文中称呼他为m先生)。就今年审计工作报告中的部分问题,请他们从业务层面进行了解析。业务难题怎么办《新理财》。与以往不同,中央预算管理完整性在今年报告中首次提出。其中包括有些预算未纳入预算管理等问题。形成当前我国政府预算还未能覆盖全部收支的原因是什么。杨志勇。从计划经济初期的财政统收统支开始,为了调动各地方各部门的积极性,有了预算外资金,随着预算外资金管理的规范和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这方面的政府预算收支不完全成为历史。由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统一的政府预算体系还在形成当中。社会保障预算尚未建立起来,尚处于试编社会保险预算阶段。m先生。这是由权利意识的比例失调造成。那种具有随意性的自由裁量权在整个预算里面比重过高。西方国家的预算概念是一种恒定的刚性的规范,而我国的预算,虽然这些年已经逐渐规范化,接近并遵从收支大纲和收支文件的要求,但里面还包含着很大的随机性。也就是说法制意识淡薄,经过同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预算案没有被当做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本。现实中真正被视作法律本文的是领导的意愿,所以问题的根源就在这里,由此导致不依法理财,没有形成阳光财政。此外还有编制预算能力欠缺的因素。《新理财》。审计工作报告指出,在中央公共财政预算的细化和执行方面,出现投资计划和预算下达时间滞后,以及部第1页共4页分预算执行率低的问题。在20XX年的中央预算投资计划中,有占比约4%的资金是在9月30日之后下达的;在中央部门预算执行中,有约占审计资金总额15%的资金未在当年执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杨志勇。这其中有预算年度的原因。由于公历年制预算年度,与实践中的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存在矛盾,因此,往往预算刚批下来,时间就已经过了预算年度的一小半,这必然会影响到预算的执行进度,再加上资金支出“到位”也需要一个过程。另外还有预算编制与执行衔接不好的原因。m先生。其实这些事的根源都特别简单。出现这种情况是部门间的衔接出现了问题。解决问题要依靠社会文明程度的增加、行政文明程度的增强、公民意识的觉醒和政府公仆意识的真正强化。大家把权力看淡了,所有规则都树立起来了,问题迎刃而解,这和中国其他很多事情在解决方法上都是一样的。如果借用学者们的语言习惯来说,就是依靠顶层设计,首先从体制上考虑这个问题,第二从制度设计上考虑,抛去这两点,还可以从文化背景的角度考虑。《新理财》。这次报告建议,一般转移支付力度应继续加大。调整的原因何在。杨志勇。财政体制和转移支付结构不够科学合理的问题逐渐在财政运行中显现出来,此外部分专项资金具有设置交叉重复、部门多头管理和分配的现象。转移支付的透明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部门利益还需要进一步协调;未来可通过透明化而逐步解决问题。m先生。一般性转移支付通过系数计算,随意性相对小很多。专项转移支付那是一事一议,背后体现的是权力的运筹帷幄,两者比例的调试本质上是权力的演化。《新理财》。有资料显示,20XX年我国政府采购规模突破1万亿元,如果缺乏有效监督制约,则会导致“集中腐败”发生,此外,现阶段政府采购还存在着哪些紧迫问题。杨志勇。政府采购的开放性还不够,限制了更多的商家参与,从而导致政府采购的效率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新理财》。每次“三公经费”公布似乎都会引起一场关第2页共4页于财政工作的舆论爆发,而政府在公开这些数字后又没有及时进行必要的解释,这就容易导致公众对“三公经费”的误读。这次的审计工作报告也提出了“三公经费”存在概念不清晰、口径和标准不够规范的问题。杨志勇。“三公经费”更多是统计概念。缺乏统一标准,导致统计口径差异。可以换种思路,提高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