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上《健康需要新奇空气》word教案教学目标:1.引领同学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2.认识人体呼吸器官,对人体呼吸的过程有大致的了解;3.通过比较呼出和吸入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培育同学的实验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4.教育同学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教学重点: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教学难点:分辨吸进和呼出的气有什么不同。教学准备:人体呼吸器官的挂图或多媒体课件、模拟呼吸装置。分组实验材料:集气瓶、玻璃片、乳胶管、水槽、火柴、细竹棍。教学过程:一、引入:师:“我们的生命除了需要食物、水,还需要什么呢?假如你们生活在空气污染很大的地方会怎样?”二、探究内容:1.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1)体验活动:把手放在鼻子前面,用手掌对着鼻孔,感觉到自己在呼吸。(2)体验活动:感觉我们一刻也不能停止呼吸。(3)讲解我们为什么要呼吸,为什么每时每刻都要呼吸。2.认识呼吸器官。(1)体验活动:我们在呼吸时,胸、腹部有什么变化?(2)讨论沟通:呼吸器官有哪些?在图上标出它们的名称。(3)小结:人体的呼吸器官由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肺分左肺和右肺,肺里面有许多肺泡,总数幼.5亿个,假如把肺泡展开,表面积可达55平方米~70平方米。肺泡表面密布毛细血管网。(4)用多媒体课件或教具模拟演示肺如何进行呼吸。(5)计算我们一昼夜需要多少新奇空气。3.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1)讨论:怎样收集这两种气体?它们会有什么不同?怎样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2)指导实验操作。(让同学看看书上的操作方法和步骤,然后老师提出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并进行演示。)(3)同学分组实验。(按书上的实验方法进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4)汇报、沟通。实验中出现了什么不同的现象?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我们的猜想正确吗?(5)阅读资料。让同学阅读教材上提供的资料,并对比自己的猜想,看看是否完全正确,什么地方需要修正。4.小结。人的呼吸实际上是进行气体交换,假如没有氧气,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停止。三、全课总结。四、课后拓展。假如较长时间呆在人多而空气不流通的房间,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教学后记:附送:2024-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上《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课的内容。反冲运动是同学比较熟悉的,反冲力同学也并不陌生,但他们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同学就不明白了。用气球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是很有趣的,操作也不难,同学讨论它不但增加了对反冲力和反冲运动的感性认识,还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运动和力的理解。本课主要是通过组装气球小车和讨论小车的运动,了解反冲力的作用,锻炼动手能力。编写思路是第一部分通过玩气球,发觉气球在反冲力的作用下能够运动;然后试着把反冲力用在推动小车上并对反冲力有直接的进一步的认识。第二部分指导同学适时归纳,把事实上升到概念,把低层次概念上升到高层次概念,整理前三课的讨论,把“动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做一个小结,促使同学进一步提升概念。学情分析:同学对于反冲力可能说不清具体的解释,但是让同学利用反冲力让小车动起来,同学能够组装成功,但不一定跑得远,所以,要在不断的修订中找到最佳的方式,达到学习的目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安装反冲力小车,指导同学自行探究反冲现象。通过玩气球等活动,了解反冲力的作用和方向。(2)运用所认识的科学道理解释一些常见的反冲现象。(3)通过归纳总结知道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能力目标:让同学小组合作自主安装反冲力小车。通过指导同学在感知的基础上整理和分析事实促进同学抽象概括能力的进展。情感目标:(1)通过了解反冲力的应用,培育同学热爱科学、热爱生活。(2)了解我国神州5号载人飞船的报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策略:利用动手操作组装气球小车和讨论小车的反冲运动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教学重点:(1)安装反冲力小车,指导同学自行探究反冲现象。通过玩气球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