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重点: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难点:把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拍手游戏师:课前,我们一起来玩拍手游戏。老师拍完后,请你模仿老师的动作,再拍一次。师:老师拍的节奏是每组几下?一共拍了几组?第1页共52页也就是几个几?2、三组拍手动作总结:像这样每个算式里所有的加数都相同,我们叫做相同加数。二、新授。1、出示主题图。师:今天文老师带你们一起去游乐园逛逛,说说游乐园里都有什么项目?哪些项目跟我们刚才做的游戏是相同的情况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2、小飞机项目。师:一共有几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里坐几个人呢?你能圈一圈吗?是几个几?一共有几个人玩旋转飞机呢?你能列一个加法算式吗?3、火车和过山车项目。师:你能像这样接着回答小火车和过山车的问题吗?请完成学习单中的1—3题。学生汇报。4、乘法的认识教学(1)揭示课题。师:过山车的加法算式好写吗?(不好写,太长了)那想不想用简便一些的算式表示呢?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今天我们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师:刚刚的这个加法算式就可以写成2乘7等于14或7乘2等于第2页共52页14(2)认识乘号及各部分名称。中间的这个符号叫做乘号。师介绍乘号的由来。乘号两边的数叫做乘数,计算出的结果叫做积。师:在刚刚的加法算式中并没有7啊,乘法算式中的7表示什么呢?那2呢?师:你能用乘法表示出上面两道题吗?师:请你观察这三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5、小练习。完成数学书第48页第1、2题。三、巩固练习。师:刚刚我们参观了游乐园,你们想不想一起进去玩啊?管理员叔叔说了,你们每玩一个项目都得先通过考验才行!我们开始行动吧!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50页的内容。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第3页共52页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2、教材的编写意图“乘法的初步认识”内容的编排,分两个层次:第一,以学生活动情境提供同数相加的式题,进而引出乘法运算。第二,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材结合具体活动情景从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编排由学生活动中同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3、教材重点和难点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第4页共52页解决重难点的策略:让学生用三角板、五角星、小雨伞和小棒,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来理解和掌握乘法的算理。三、学前分析学生在已经学过多个数相加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