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水土保持情况调研报告2012年10月中下旬,市政协提案委员会调研组在副主席邓刚的带领下,对河上游水土保持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先后实地察看了窑上水库、龙贵地水库、水库的大坝蓄水情况,乡村水土流失和生态建设情况,村一线天小流域治理的拦沙坝、坡改梯情况,小流域坡改梯、封禁、退耕还林还草治理的情况,片区供水情况,市中心XX县区环城绿化、石漠化治理工程情况等,听取了县乡、乡、区办事处和市县两级林业、水利部门的汇报,并与村组干部座谈。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河上游水土保持工作现状河上游集雨范围主要为片区,包括区办事处、县乡、乡的村、村,总人口0.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0.7万人,农业人均耕地0.15公顷,人均纯收入1330元,农业总产值35.78万元,是窑上水库、水库和龙贵地水库等三个水库的水源地。近年来,各级林业部门在该区域内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封山育林工程、森林管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和石漠化治理试点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向河上游倾斜,同时加大了环城绿化带的建设;水利部门实施水土保持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等,在区的一线天、小流域实施了国债水土保持项目小流域治理工程,在县双戛、发箐两乡实施了“长江流域治理工程”;对窑上水库水源保护区做到人员落实、机构及管理制度健全,并在窑上水库库区内和坝下、河分别设立水质监控点,每年丰、平、枯水期对水质进行监控、监测。环保部门对河上游的水环境监管到位,严格按照窑上水库水源保护要求,防止有污染和影响水质的建设项目进入保护区;有较大污染源的啤酒厂、食品厂等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要求做到设施运行正常,确保外排达标。河上游水土保持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绿化美化净化城市效果明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河道治理初见成效。水利部门工程治理和水库的建设管理对水土保持和防洪起到了很好的作用。2000年以来,林业部门在河流域内实施退耕还林还草2387公顷,使河流域的林草植被率达44.11%,上游的几个水源第1页共5页地范围达到40.39%。各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广大干部群众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认识程度有所提高。二、存在的问题(一)河流域水土流失依然严重。1、河流域面积302.39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135.94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4.96%,其中轻度水土流失面积44.94平方公里,中度水土流失面积46.27平方公里,强度水土流失面积25.98平方公里,极强度水土流失面积18.75平方公里。每年土壤侵蚀总量达92.97万吨。2、水土流失造成石漠化加剧。我市是全省石漠化严重的地区之一。河流域总面积302.39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积高达179.59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59.39%,其中轻度石漠化面积100.08平方公里,中度石漠化面积37.02平方公里,强度石漠化面积35.99平方公里,极强度石漠化面积6.49平方公里。3、流域内25度以上坡耕地及荒山(含石漠化)还需治理。还需退耕还林还草面积3207公顷。水库水源点--县乡村全村90%以上属于25度以上坡耕地,由于没有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不能起到保水固土作用。(二)河上游水污染问题。1、水库污染较严重。一是窑上水库78户村民搬迁问题至今仍未彻底解决,排放的生活污水继续污染着窑上水库,库区内严重超标的大肠杆菌还在影响着XX县区人民的身体健康。二是水库左岸没有截污管道,周围村(居)民生活污水直排水库内,动物尸体、生活垃圾遍及库区,水库左岸的排污沟建设势在必行。龙贵地水库和水库未设水质监测点,有关部门不能对其进行水质监测。2、河上游河道污染较严重。县乡马落箐片区有几个小型煤矿、洗煤厂和砖厂,其废物废水排放对河上游造成较大的污染。由于市污水处理厂未正式投入运行,规划建设的污水管网没有贯通,如河窑上支流(响水河)的排污管网(军分区桥头到窑上水库段)目前仍未建成。市委党校、市师专等产生的生活污水和自来水公司净化水设施产生的污泥以及沿河洗车场排水直第2页共5页接排入河上游,造成较大的污染。加之中心XX县区城市垃圾、杂物和居民生活污水仍然直排河内,河水质没有根本改变。(三)森林管护问题1、部门管护资金严重不足。造林后的抚育管护无资金来源,造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