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局先进事迹材料黎明初晓时,或许你会看到肩扛脚架、步履急促的身影,那是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迎接着曙光;黑土地上,或许你会瞥见在观测中炯炯凝望的目光,那是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致意大地;戈壁沙漠中,或许你会惊诧稳如泰山、纹丝不动的标尺,那是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坚守,他们就是水准测量队员。水准测量是国家高程基准体系建设的主要工作。水利工程、路桥架设、隧道施工、铁路通达都离不开水准测量队员一步步测得的高程数据。道路有尽,而行者无疆。水准测量队员用脚步丈量着世界,他们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编织起一张张水准观测网络,让世界变得立体而生动。自2000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二大地测量队**成立以来,这支队伍共完成高等级水准测量16万余公里,相当于绕地球4圈。现代基准体系的建立离不开他们坚实的脚步,祖国的海岛边陲铭刻着他们对家乡的思念,**的山林浸润着他们辛勤的汗水,荒漠高原记录着他们跋涉的身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编者带您走进全国测绘系统先进集体——****,探究经纬世界,品读水准人生。敬业担当建设国家新基准20XX年6月,轰轰烈烈的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拉开了序幕,**测绘地理信息局承担的全部水准测量工作均由****实施,一等水准观测工作量近3万公里。“疾风知劲草”,在三年多的作业过程中,他们靠着测绘人身上钢铁般的意志和敢打敢拼的作风,谱写了一曲曲动人心魄的乐章。“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他们在西部的荒漠高原上立下的铮铮誓言。赵小军小组作为中队的中流砥柱,承担了罗布泊地区的观测任务,他带领小组队员徒步进入罗布泊,荒漠的沙尘暴中他们在坚持,鞋底被碱土侵蚀他们在坚持,帐篷被狂风卷走他们在坚持,皮肤被紫外线灼伤发炎他们在坚持;在阿尔金山谷无人区,张海峰小组的作业车辆深陷泥沼,5名作业人员靠着3天的给养艰难度过了8个日夜;在海拔3000米的青海西部,队员们承受着呕吐、头晕的高原反应,背着二三十斤的设备行第1页共5页走在烫脚的黄沙中。作业组长吴俊的西部之行,成了他与父亲的诀别之路,这位铁骨铮铮的汉子只能在夜深人静的荒漠中低声啜泣。**的山林深处他们无谓蚊虫野兽的威胁;乌苏里江畔他们最早迎接共和国第一缕曙光;江阴长江大桥边他们彻夜不眠;XX省的沙尘混合着饭菜让他们填饱腹囊……出时春牙绿,归时秋叶黄。三年间,为了保证基准工程项目的生产进度,测绘队员们主动放弃了夏休,他们时常努力地回忆妻子穿裙子时的巧笑嫣然,怀念松花江畔的鸟语花香……20XX年,由于大队承担选埋项目的人员紧张,为了不耽误整体进度,**勇挑重担,主动担负起了辽宁地区水准点的选埋工作,在一等水准点选埋作业领域积累了丰厚经验,拓展了中队的作业能力。20XX年10月,在冬季第一场小雪来临之前,他们在家乡**赢得了基准工程项目的收官之战,顺利完成了富锦至绥滨跨松花江大桥观测工作,提前圆满完成了任务。三年里,他们的足迹遍布22个省地,东至乌苏里江畔,西至天山山脉,南至广东雷州半岛,北至漠河北极村都留下了他们辛勤的汗水,为祖国新一代基准体系建设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务实创新拓展服务新领域硝烟里转战南北,风雨中勇往开拓。自2007年以来,**乘着国家大规模开展铁路建设的东风,凭借其良好的口碑和人才技术优势,承揽了合武、甬台温、温福、福厦、沪宁等铁路精密控制测量项目,**成为了行业内的一支劲旅,走出了一条开拓创新之路。中队刚刚介入高速铁路精密控制测量项目,技术方面的问题接踵而至,没有成形的数据处理软件成了中队提高工作效率的瓶颈。队长潘国盛、中队工程师陈大勇日以继夜地潜心研究,编制出一套适合观测作业和内业数据处理的系列软件,保证了观测成果的准确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套软件至今仍在沿用。从事运营期铁路监测作业,只能利用零点到凌晨4点的“天窗”时间进行。单单凭借头灯的光线观测员很难在标尺上准确读数,作业员刘野、任发利用蓄电池和led灯,研制了专门用于夜测的尺灯,并在行业内广泛推广。长期从事高速铁路精密控制测量项目的队员们,昼伏夜出,总是过着黑白颠倒的生活,在茫茫的夜色中守护着千万乘客的安宁。2008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