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和运河内容1、复备栏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驾驶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不朽创造2、指名读课文的第一、二部分。二、精读课文(一)精读课文第一部分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2、讲读。3、比较: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5、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9、指导朗读。指名读,生评议。10、齐读。(二)精读第二部分1.导读.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2.讲读.(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1“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2)比较:像绸带飘落在大地.像绸带飘落到大地.像绸带飘向大地.(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3、指导朗读.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5、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6、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7、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9、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三.总结全文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2、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3、师总结.四.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板书设计:长城和运河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奇迹(像巨龙)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古代劳动人: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民的创造(像绸带)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