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歧义辨析讲解》一个句子在意义上有两种以上的理解便为歧义句。造成歧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一字多音⑴这句话说重了。句中的“重”读“zhònɡ”和“chónɡ”皆可,不同的读音便有不同的理解。⑵这个人好说话。句中的“好”,既可读“hǎo”,又可读“hào”。读“hǎo”时是“易于”的意思,读“hào”时是“喜欢、爱好”的意思。2.一词多义⑴满山都是杜鹃。句中的“杜鹃”,可以指花,也可以指鸟。⑵这是我校的一辆机动车。句中的“机动”一词,词义可以是“利用机器开动的”,以区别于使用人力;词义又可以是“准备灵活运用的”,以区别于固定使用的。3.词语(短语)的兼类⑴他背着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句中“和”,作为连词来理解,意思就成了“他一个人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两位领导把钱存入了银行”;作为介词来理解,意思就成了“他和副总经理合伙背着‘总经理’一个人把钱存入了银行”。⑵我要炒鸡蛋。句中的“要”可以是动词,“炒鸡蛋”可以为偏正词词组,此时句意为“我需要一份炒鸡蛋”;“要”也可以是副词,意为“将要”,“炒鸡蛋”也可以为动宾词组,此时句意为“我将要炒鸡蛋了”。4.语序不当⑴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98年高考题)句中“几个”的位置不当,造成了歧义。局长嘱咐的对象可以理解为“不同学校的几个领导”,也可以理解为“同一所学校的几个领导”。⑵两个村办的小化肥厂。句中“两个”的位置不当,造成了歧义。句意可以理解为“两个村合办的小化肥厂”,也可以理解为“村子办了两个小化肥厂”。5.结构划分不一⑴关于鲁迅的书。句中介词“关于”的宾语可以是“鲁迅”,此时句意为“写鲁迅的书”;“关于”的宾语也可以是“鲁迅的书”,此时句意为“鲁迅写的书”。⑵美国谴责苏联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句中“谴责”的宾语可以是“苏联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此时句意为“美国对苏联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的行为表示谴责”;“谴责”的宾语也可以是“苏联”,此时句意为“美国对苏联表示谴责,并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6.停顿不一⑴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94年高考题)停顿停在“前”之前,是一种理解;停在“前”之后,又是一种理解。⑵这个故事他讲不好。7.连接界限不清⑴昨天北京和上海的部分地区下了大雨。连词“和”连接的是“上海”还是“上海的部分地区”?⑵等于头长和尾长的一半。句有两种理解:一是尾长的一半加上头长等于身高。二是身高是头长与尾长两者和的一半。8.施受关系不明⑴开刀的是他父亲。(89年高考题)“他父亲”是施事,则句意为“他父亲是医生给病人开刀”;“他父亲”还可以是受事者,意即“他父亲(病了)需要开刀动手术治疗”。这样,句子就有了歧义。⑵鸡不吃了。中的“鸡”可以是施事者,表示“鸡”病了或饱了,不吃东西了;也可以是受事,指“人”不吃鸡了,要吃别的什么菜了。9.语义不明⑴李华在火车上写字。句中的“在火车上”这个短语语义不明确,可以理解为“坐在火车上”,也可以理解成“在火车的车厢上”。⑵要研究苏轼,就要力争阅读苏轼的全部论著。句中的“苏轼的全部论著”语义不明确,可以理解为“苏轼写的全部论著”,也可以理解成“别人写的有关苏轼的全部论著”。10.指代不明⑴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给他。(98年高考题)句中“他”指嘉宾,还是指嘉宾要赠送的什么人?⑵我看见李明扶一位老人过马路,他手上提着一个皮包。句中的他可指代“李明”也可理解为指代“老人”。11.过于简略⑴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气愤。(96年高考题)大家气愤的对象是“护林员揭发问题”还是“护林员揭发的问题”?动词揭发的后面省了一个“的”而造成了歧义。⑵他有个女儿,在医院工作。句中“在医院工作”的可能指“他”,也可能指“女儿”,故可以在“在医院工作”前添加明确的词语“女儿”或“她”句意便明确了。12.标点符号使用不当⑴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由于句中用了清一色的逗号,造成对“你单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