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适应性模拟卷(三)文科数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3至6页。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全部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集合,,集合满足,则的个数为A.3B.4C.7D.8【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得,集合,其中M为集合的真子集,由子集个数公式可得:C的个数为个.本题选择C选项.2.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各自对两变量的线性相关性做试验,并用回归分析方法分别求得相关系数与残差平方和如下表:甲乙丙丁0.820.780.690.85106115124103则哪位同学的试验结果体现两变量有更强的线性相关性()A.甲B.乙C.丙D.丁【答案】D【解析】在验证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中,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接近于1,相关性越强,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丁的相关系数最大,残差平方和越小,相关性越强,只有丁的残差平方和最小,综上可知丁的试验结果体现A.B两变量有更强的线性相关性,本题选择D选项.3.直线,直线,则“”是“”的A.充分必要条件B.充分不必要条件C.必要不充分条件D.不充分不必要条件【答案】C【解析】两直线平行,则:,解得:,则“”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本题选择C选项.4.已知,,且,,成等比数列,则有A.最小值B.最小值C.最大值D.最大值【答案】A【解析】 x>1,y>1,∴,又 ,,成等比数列,∴,由基本不等式可得,当且仅当时取等号,故,即,故xy的最小值为:.本题选择A选项.点睛:在应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把握不等式成立的三个条件,就是“一正——各项均为正;二定——积或和为定值;三相等——等号能否取得”,若忽略了某个条件,就会出现错误.5.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则输出的值为A.B.C.D.【答案】C【解析】流程图首先初始化数据:,执行循环结构:第一次循环:,此时不满足,执行,第二次循环:,此时不满足,执行,第三次循环:,此时不满足,执行,第四次循环:,此时满足,输出.本题选择C选项.6.已知函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是偶函数B.的递减区间是C.若方程有三个不同的实数根,则D.任意的,【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得:,绘制函数图象观察可得: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是和,若方程有三个不同的实数根,则,对于任意的:.本题选择D选项.点睛:(1)求分段函数的函数值,要先确定要求值的自变量属于哪一段区间,然后代入该段的解析式求值,当出现f(f(a))的形式时,应从内到外依次求值.(2)当给出函数值求自变量的值时,先假设所求的值在分段函数定义区间的各段上,然后求出相应自变量的值,切记要代入检验,看所求的自变量的值是否满足相应段自变量的取值范围.7.抛掷两枚质地均匀的正四面体骰子,其4个面分别标有数字1,2,3,4,记每次抛掷朝下一面的数字中较大者为(若两数相等,则取该数),平均数为,则事件“”发生的概率为A.B.C.D.【答案】B【解析】抛掷两枚质地均匀的正四面体骰子,其4个面分别标有数字1,2,3,4,记每次抛掷朝下一面的数字中较大者为a(若两数相等,则取该数),平均数为b,基本事件总数n=4×4=16,事件“a−b=1“包含的基本事件有:(1,3),(3,1),(2,4),(4,2),共有4个,∴事件“a−b=1”发生的概率为.本题选择B选项.8.已知椭圆:的左焦点为,若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在椭圆上,则椭圆的离心率为A.B.C.D.【答案】D【解析】椭圆左焦点坐标为,它关于直线的对称点为,据此可得:,整理可得:,结合:整理可得:,即:,椭圆的离心率,则:.本题选择D选项.点睛:椭圆的离心率是椭圆最重要的几何性质,求椭圆的离心率(或离心率的取值范围),常见有两种方法:①求出a,c,代入公式;②只需要根据一个条件得到关于a,b,c的齐次式,结合b2=a2-c2转化为a,c的齐次式,然后等式(不等式)两边分别除以a或a2转化为关于e的方程(不等式),解方程(不等式)即可得e(e的取值范围).9.函数的部分图像如图所示,若,且,则A.B.C.D.【答案】C【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