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云量和降水量【教学分析】教材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环境和支持条件分析等……本课是第一单元第四课,在研究过风向和风力两个有关于风的天气问题后,本节课着手于云量和降水量。教材引入一段对话,分别从观察云和观察降雨的角度提出问题:今天是晴天还是多云呢?怎么知道下了多少雨呢?要解决引入的问题就需要了解到云量与降水量,教材的第二部分是阅读,分为云量与天气和降水量两个部分,分别用图片、示意图、表格等方式介绍了云量、云量与天气之间的关系、降水量以及降雨强度等级表。学习了云量和降水量之后,最后一个部分是制作,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雨量器,并且准备好用自己制作的雨量计来对未来一段时间的降水量做以测量和统计。学生对于降水量的概念较为熟悉,但是对于云量,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对于云量的观察较少,有时更多的关注云的形状,对于云的多少,特别是占天空面积的多少并没有太多关注。学生生活中经常听到晴天、阴天、多云这样的描述天气的词汇,但是更多的是用这些词来描述整体的天气状况,而不是根据云量来进行判断,存在一定的误区。本节课由于可能需要一段较长时间来记录户外降水量数据,需要学生将制作好的雨量器带回家,教师提前考虑好材料准备和时间。【教学目标】(1)了解云量是云占天空面积的多少,降水量是降水多少的数据。(1)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准确、便利和快捷(2)能够按照设计好的基本步骤完成雨量计的制作(3)知道可以用云量和降雨量来描述天气(4)通过动手制作工具激发学生动手动脑实践探究的能力【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每人:塑料小筒,透明塑料尺,双面胶(2)活动场地:操场上较开阔的地方【教学过程】1.引入师:我们经常听到天气预报里的一些词语,比如:晴、阴天、多云,这些词是什么含义呢?生1:晴天就是不下雨,阳光很好;阴天一般看不到太阳。师:那晴天和阴天就是以看不看得到太阳为准?生2:我认为不是,不是还有一个多云吗?可能是和云有关。2.阅读师:那我们一起来找找,到底这些词语是什么含义。请阅读教材“1.云量与天气”。(学生自行阅读)师:找到答案了吗?生1:找到了,这个天气时根据云的多少来判断的。生2:不是云的多少,而是云占了天空的多少,书上有几幅示意图,如果云很少,不超过天空面积的二成就是晴,我之前一直以为晴就是不下雨的意思,看来不是的。师:是的,这些天气词语其实是和一个新名词有关:云量,我们常常根据云量来描述天气。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分成了几个大类,分别是晴、少云、多云和阴天。那今天的云量情况是怎样的呢?我们亲自去观测一下吧!请大家带好练习册和铅笔,去操场上观测一下今天的云量,并把看到的云量填涂到圆中,并勾选你认为今天天气的情况。5分钟观察,可以回教室进行填涂。(学生户外观测云量)师:今天的云量情况怎么样?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生:今天的云量很少,只是少少的飘了几朵云,我认为没有超过天空的二成,所以我认为今天的天气情况是晴天。师:你说的真完整!真棒!大家同意吗?生:同意师:看来我们都已经学会如何判断云量了,以后也可以多多观察自己来判断天气。师:除了云量可以描述天气的情况外,天气中也有一种经常出现的天气:雨。有时雨大,有时候雨小,那怎么来知道下了多少雨呢?我们先来猜测一下吧。生1:可以用一个小盆接住雨,下了多少就知道了。生2:那你一个小盆只能接住小盆那么大的地方的雨,其他地方下的雨就不算吗?生3:可是也不能用一个超级大盆去接住所有地方的雨水吧。师:你们说的真热闹,我们先来看看,科学上是用什么来衡量下了多少雨的。请阅读“2.降水量”。(学生自行阅读)师:你们的疑惑解决了吗?谁来说说?生1:雨的多少用降水量来衡量的,单位是毫米,我还知道了降雨等级表,是根据降水量你的多少来衡量是否是大雨的,而且我知道了降水不单单是下雨,下雪下冰雹都算降水的。生2: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生3:我知道了,因为不可能把每个地方下的雨都接起来看有多少,所以我们就只算下雨下了多“厚”,就是下的水有多深,因为下雨了之后是到处都有雨的,只要测出一个地方下了多深的水,其他的地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