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溶液的酸碱性(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1.能进行溶液pH的简单计算。2.初步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课标解读1.知道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2.学会pH的简单计算,知道溶液稀释时,pH的变化规律。会计算各类混合溶液的pH。●教学地位溶液的酸碱性与pH是高中化学基础理论和基本计算之一,是历年高考考查的热点,从知识体系上看,是已学习的初中知识“溶液的酸碱度”和高中必修内容“极弱电解质水的电离”知识的延伸,是学习盐类水解知识的铺垫。(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同学们,你们吃过刚上市的青苹果吗?它们什么味道?你还尝过哪些有酸味的东西?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除了这些有酸味的东西,还有没有显碱性的溶液呢?酸与碱的区别在哪?对于不能品尝的溶液,我们又该如何确定它们是酸性还是碱性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些问题。●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1.看教材P71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一,溶液酸碱性与溶液中c(H+)和c(OH-)的关系”并完成[思考交流1],看教材P72,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二,溶液的pH,三,溶液的酸碱性测量。”并完成[思考交流2、3]2.建议方式:同学之间可以进行讨论交流⇒步骤1:导入新导入新课,本课时教学地位分1析⇒步骤2:建议对[思考交流1、2、3]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步骤5: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变式训练1]和[当堂双基达标]中的1、2题,验证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步骤4:教师通过[例1]和教材P71的讲解对探究1中的“溶液的酸碱性的判断方法”进行总结。⇐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溶液的酸碱性与c(OH-)、c(H+)以及pH的关系”。互动方式:可利用[问题导思]所设置的问题,由浅入深进行师生互动。建议除例1外,再变换一下命题角度,设置一些备选例题以拓展学生的思路。⇓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溶液pH的计算”。互动方式:可利用[问题导思]所设置的问题,由浅入深进行师生互动。建议除例2外,可使用“教师备课资源”以拓展学生的思路。⇒步骤7:教师通过[例2]和教材P72的讲解对探究2中的“不同种类的溶液中pH的计算方法”进行总结。⇒步骤8: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变式训练2]和[当堂双基达标]中的3、4、5题,验证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步骤9:先由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学习的主要知识,然后对照[课堂小结]以明确掌握已学内容。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2.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1.能解酸碱性与pH的关系题。(重点)3.初步学会计算酸碱的pH以及氢离子浓度和pH的互算。2.掌握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重点)4.掌握pH相同的强酸与弱酸的几个规律。3.学会计算酸碱的pH以及氢离子浓度和pH的互算。(重难点)(对应学生用书第1页)溶液酸碱性与溶液中c(H+)和c(OH-)的关系溶液酸碱性c(OH-)与c(H+)关系酸碱性的强弱溶液呈中性c(H+)=c(OH-)溶液呈酸性c(H+)>c(OH-)c(H+)越大,酸性越强溶液呈碱性c(H+)7,溶液呈碱性;c(H+)>1×10-7mol·L-1,pH<7,溶液呈酸性。意义:pH用来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酸性增强――→pH――→碱性增强。2.将pH=1的H2SO4稀释100倍后,pH=3,将pH=6的H2SO4溶液,稀释100倍后,pH=8吗?为什么?【答案】不是,不能将酸性溶液稀释成碱性溶液,pH=6的H2SO4稀释100倍,pH应接近于7,但小于7。溶液酸、碱性测量1.酸碱指示剂(1)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2)无色酚酞遇碱变红。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