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送李愿归盘谷序备课时间2011-1-9教学要求和目标1.了解序文的特点;2.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3.理解韩愈当时的失意心理;4.对照手法运用。教学重点和难点1.作者在描述隐士所居的盘谷可爱的同时,反映了自己的失意心理;2.作者还出色地运用了讽刺的笔调。教学方法诵读点拨,讨论指导教具教学步骤备注(一)、背景扫描:《送李愿归盘谷序》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那时,韩愈时三十五岁正在京师赋闲。在这之前,他依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在徐州任推官。他常直言批评其上级和知己张建封的某些作法,可能不为张见容,愤然离去,等候新的调任(后授四门博士)。这是他在仕途上的一次不小的失意。《送李愿归盘谷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这时的心情。这篇序是送别李愿回盘谷的。当时有两个李愿,一为曾立大功的李晟之子、名将李朔之兄,此人位高品劣,与序中的李愿迥异,不可能是他。另一人系隐士。韩愈曾有《和卢郎中送盘谷子诗序》一篇,所谓“盘谷子”即指在盘谷隐居的李愿。这篇序把盘谷这一地名写在题目上用意是强调李愿的去处。在韩愈写的三十多篇赠序中,题目上标有地名的比较少见;本文一开头就从盘谷地名写起,跟题目用意一致。赠序:古人临别时,常以诗文相赠,并写序叙说赠别的旨趣,这就叫做赠序。赠序在唐代初叶开始盛行。韩愈的赠序,内容丰富,多方面反映了他的思想见解,艺术上也有很高成就,颇有价值。后人说他的序文。得古人之意,其文冠绝前后作者”(姚鼐《古文辞类纂•序目》)。以后人们所写的赠序也有不附诗文的,内容多是赞许、勉励之词,已和序的原义有所不同,是为变体。本文末尾附有赠诗,应属前者。(二)、语言文字:正音:藂茂cóng鲜少xiǎn旄máo翳yì便体pián轻裾jū黜陟chùzhì趑趄zījū嗫嚅nièrú稼gǔ刑辟bì膏车gào秣马mò拓展运用(判断下列加点字读音是否相同):复辟/征辟/辟谷/辟邪/辟谣/辟头/大辟/开天辟地/精辟透彻bì/bì/pì/bì/pì/pī/pì/pì/pì以下情况读bì:君主恢复帝位(复辟)、授予官职(征辟);以下情况读pì:开发建设(开辟)、驳斥,排除(辟谣)、透彻(精辟)、法,刑(大辟:古代指死刑)以下情况读pī:通“劈”。夹道/夹杂/夹袄/夹被/夹肢窝/夹枪带棒jiā/jiājiá/jiá/gā/jiā以下情况读jiā:从两旁钳住;两旁有物限制住,在两者之间;搀杂;以下情况读jiá:两层的衣服(夹袄、夹被);以下情况读gā:腋窝(夹肢窝).便宜/便嬖/便佞/便宜行事/大腹便便pián/pián/piánbiàn/pián以下情况读biàn:方便、轻捷;以下情况读pián:轻盈;肚子肥大的样子;封建统治者所亲近宠爱的人(便嬖);善辩(便佞:善于花言巧语的人);即就(三)、层次梳理:盘谷简介——特点、谷名由来↓声威显赫的显贵三种人物——高洁不污的隐士趋炎附势的官迷古歌收束——祝福友人(四)、文本探究:1.重点字词:太行之阳有盘谷:山南水北,此处指山的南面;草木藂茂:聚集;居民鲜少:少;谓其环两山之间:通“为”,因为;宅幽而势阻:居,地理位置;隐者之所盘旋:盘桓,留连、逗留。则树旗旄:名词作动词,树起;罗弓矢:排列、分布;夹道而疾驰:排列在道路两侧啊;才畯满前:通“俊”,才俊;道古今而誉盛德:称赞;清声而便体:轻盈;飘轻裾:使……飘动;衣服的前后襟;翳长袖:掩映、遮蔽;列屋而闲居:一排排房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把持权利;车服不维:束缚;黜陟不闻:官员的提升与降职;奔走于形势之途:地位、权势;足将进而趑趄:犹豫不前;口将言而嗫嚅:欲言又止的样子;触刑辟而诛戮:法律;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意动,以为……有气魄;维子之宫:是;乐且无殃:灾祸;膏吾车兮秣吾马:涂油脂;喂;从子于盘兮:跟随。2.解释、区别“从”的含义:从子于盘兮:跟从;于是从散约败《过秦论》:通“纵”,缔结盟约;臣从其计《廉颇蔺相如列传》:听从;沛公日从百余骑《鸿门宴》:使跟从;樊哙从良坐《鸿门宴》:依傍、依靠;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行》):从事、参与;齐与楚从亲《屈原列传》:通“纵”,缔结盟约;是又以军法从事《教战守策》:处理,处置;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