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坛经》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科语文教材名称教材出版社课题年级学期学段9教学目标1.了解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2.了解《坛经》的语言特色,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3.批判地继承佛教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人生的启示意义。教学重点1.认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2.批判地继承佛教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人生的启示意义。教学思路联系现实激趣导入——交流认知——学习探究——合作探讨——交流分享——总结评价主要立足课本,联系生活。以动态的语文活动为主,引导探讨交流。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材《坛经》两则文本剪辑明星出家的图片影相资料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课时环节教师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学生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以明星出家导入课题:1991年,香港女演员庄文清在大屿山宝林寺出家为尼。1997年,李娜毅然退出歌坛遁入佛门,法号为“昌圣”。2007年陈晓旭在长春百国兴隆寺剃度出家。谈谈自己对“佛教”的认识1.2.二、导入激趣后,请学生谈谈对佛教禅宗的认知。教师相机点拔补充: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交认知佛教禅宗1.关于禅宗佛教是从印度传来的宗教,禅宗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流派,它是完全中国化的佛教,其自称“不立文字”,“以心传心”,公开宣称以六祖慧能的言教为经,并以开坛立宗的形式命之为《坛经》。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创作的、被公开而持久地称为“经”的佛教著作。2.关于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流,说出自己对佛教的了解与认知1)2)三、学习探究,质疑答疑1.从《坛经》两则故事可以看佛教禅宗的哪些特点?一是“以心传心”,不依赖文字的传道方式和通过引导使学禅者自己顿悟的修行方法。二是因悟道方式的不同而形成南北二宗即“南能北秀”。2.《坛经》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坛经》作为慧能传教说法的记录,语言自读《坛经》两则故事,学生质疑(教师相机点拔或提问),师生答疑。1)2)3上有两个特点:一是语言质朴简洁,不尚浮华。二是善于运用譬喻。四、合作探讨组织活动,让学生全作探讨。明确答案。【探讨一】1.禅宗故事及其对人生的启示。2.汉语中有很多成语来自佛典。五、交流分享1.禅宗故事及其对人生的启示。示例: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秋天,有修行的弟子问禅师:“槿花带露,桐叶舞秋风,如何从这些现象中了悟人生的真实?”禅师答道:“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花落不因雨下,絮飞不因风吹。禅师要求我们向内省视自己,洞穿“花开自会落,人生必然死”的自然法则,而抱持着超越态度。努力为死,也努力为生。2.汉语中有很多成语来自佛典。示例:天女散花:《维摩诘经》记载,天女受如来佛的派遣,前去检验诸菩萨和弟1.分组合作。2.各小组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子们的道行,将满篮鲜花自空中倾下,落向正在参禅的众人身上。道行够的就会从身上坠落,唯有道行不够的才会附着在身上不下坠。六、总结评价总结评奖,依据本堂课同学们的表现设立一个奖项,提出获奖者并说明理由。自我反思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