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专题专题4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单元第二单元酸碱中和滴定节题第2课时酸碱中和滴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2、学会使用滴定管,能进行酸碱滴定,并能绘制滴定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了解酸碱中和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联想、比较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溶液PH的测定,何会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教学难点绘制滴定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主体活动[知识回顾]1、测定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步骤操作记录(1)向注入0.10mol·L-1盐酸,调节液面至记录读数(2)取瓶,从放出25ml盐酸注入,记录读数(3)向注入未知浓度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液面至记录读数(4)向滴入2滴,轻轻挤压玻璃球,眼睛观察边滴边振荡,至溶液出现且,记录读数(5)重复上述实验2—3次,取其平均值。碱平均酸平均VVHClcNaOHc)()(计算V酸平均计算V碱平均=2、酸碱提示剂的作用是依据颜色变化,提示中和是否完全。边做实验边完成表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二、中和滴定1、原理用心爱心专心1教学过程由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时,反应物间按一定的物质的量之比进行,基于此,可用滴定的方法确定未知酸或碱的浓度。对于反应:HA+BOH====BA+H2O1mol1molC(HA).V(HA)C(BOH).V(BOH)即可得C(HA).V(HA)===C(BOH).V(BOH))HA()BOH()BOH()HA(VV.CC3、滴定实验所用的仪器和操作要点(1)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带铁架台)、锥形瓶(或烧杯+玻棒)、量筒(或移液管)。(2)操作:①滴定前的准备:查漏、洗涤、润洗、充液(赶气泡)调液面、读数。②滴定:移液、滴加指示剂、滴定至终点、读数。③计算。(3)滴定管“0”刻度在上。4、指示剂的选择:1、滴定曲线请看两个实例实例1:用0.10mol/LNaOH溶液滴定0.10mol/LHCl溶液20.00mL加入的VNaOH(mL)余VHCl(mL)过量VNaOH(mL)PH0.0020.001.018.002.002.319.800.203.319.980.024.320.000.007.0突跃范围20.020.029.720.200.2010.722.002.0011.740.0020.0012.5用心爱心专心2实例2:用0.01mol/LNaOH滴定20mL0.10mol/LCH3COOH溶液加入的VNaOH(mL)余VHCl(mL)过量VNaOH(mL)PH0.0020.002.918.002.005.719.800.206.719.980.027.720.000.008.7突跃范围20.020.029.720.200.2010.722.002.0011.740.0020.0012.6由上表数据可看出:在滴定接近终点时,少加或多加0.02mLNaOH溶液,即一滴之差造成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但pH值出现突变,因此选择指示剂时,应选择变色范围与滴定时pH值突跃范围相吻合的指示剂。现将几种典型的滴定曲线画出如下图。(由滴定曲线可知)①强酸强碱相互滴定,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②若反应生成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则选用酸性变色范围的指示剂(甲基橙);若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则选用碱性变色范围的指示剂(酚酞)③石蕊试液因颜色变化不明显,且变色范围过宽,一般不作滴定指示剂。(2)终点判断:(滴入最后一滴,溶液变色后,半分钟内不复原)指示剂操作酚酞甲基橙强碱滴定强酸无色变为浅红色橙色变为黄色强酸滴定强碱浅红色变为无色黄色变为橙色5、误差分析以一元酸和一元碱的中的滴定为例用心爱心专心3下刻度由小到大0上误读及结果:若起始平视,终仰视,则V读偏大C测偏大若起始平视,终俯视,则V读偏小C测偏小若先仰后俯,则V读偏小,C测偏小若先俯后仰,则V读偏小,C测偏大定读标测读标定测VV.CCV.CV.C因C标、V定分别代表标准液浓度、所取待测液体积,均为定值,代入上式计算。但是实际中C标、V定都可能引起误差,一般可把各因素引起的误差转嫁到V读上,若V读偏大,则测定结果偏大;若V读偏小,则测定结果偏小,故通过分析V读的变化情况,可分析滴定的误差。引起误差可能因素有以下几种:(1)视(读数)10(刻度直视)注意:①滴定管中液体读数时精确到0.01mL②一般需滴定2-3次,取其平均值(2)洗(仪器洗涤)正确洗法:二管二洗——滴定管和移液管先用蒸馏水清洗多次,再用待装液润洗几次。一瓶一洗——锥形瓶只能用蒸馏水洗。注意:一般滴定管装标准液,锥形瓶里装待测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