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案【教学目标及训练重点】1、识记理解“涔涔”“郁热”“昧心”等词语及文学常识。2、了解作品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特点。3、体会戏剧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情节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作者作品简介2、分角色朗读3、理解课文节选部分的矛盾冲突4、课堂讨论:周朴园爱鲁侍萍吗?一、导入简介作者及《雷雨》的大致情节二、速读理清人物关系及矛盾冲突填图练习三、讨论课后练习二: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为什么?四、课堂活动:辩论正方:一二组——周朴园爱鲁侍萍反方:三四组——周朴园不爱鲁侍萍[通过辩论,疏通“重逢”一节的情节脉胳,赏析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总结要点:1、周朴园曾经喜欢过,甚至爱过2、他始乱终弃的原因(性格特点、阶级特性)3、周朴园的人物性格五、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三六、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阅读赏析“斗争”一场2、归纳人物性格及主题3、课堂练习一、阅读赏析“斗争”一场讨论1、周朴园有没有顾父子之情,为什么不顾?2、剧中通过鲁大海的话交代了什么?3、侍萍为什么不认儿子周萍?二、讨论总结人物性格1、周朴园: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虚伪的反动资本家。2、鲁侍萍:3、学生自己归纳鲁大海的人物性格。三、讨论剧本为什么以“雷雨”为题?四、归纳主题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的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提示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反映了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20年代中国的社会现实。五、课堂练习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让学生自己找印象深刻的句子,加以分析讨论。教师可点拔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台词中能表现人物心理的句子。)雷雨课前预习学案临清市第二中学语文编写人訾鲲鹏【学习目标】:1、欣赏戏剧冲突2、分析在冲突中所表现的人物性格3、欣赏人物语言【学习重点】分析在冲突中所表现的人物性格【学习难点】:欣赏人物语言[学习内容]:【知识链接】作家与作品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和“当代语言艺术大师”。他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从小耳闻目睹了大量剥削阶级的丑闻,这对他以后创作《雷雨》及其他剧作,有很大的影响。他曾在南开中学和清华大学读书,学生时代,就喜欢戏剧,受莎士比亚等欧洲戏剧大师作品影响较大。经过多年构思,几易其稿,于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其后,又写了《日出》《原野》《蜕变》《北京人》等剧本,这些剧本奠定了他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解放前,曹禺和老舍赴美讲学,1949年,他们应召回国。其后他又创作了《明朗的天》《胆剑篇》(与人合作)、《王昭君》等剧本。有关《雷雨》《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话剧,是一部深刻揭露反动资产阶级的罪恶本质、反映30年代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的悲剧。《雷雨》的内容情节安排,充分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才能。作者把三十多年间发生过的事情,集中地放在周公馆的客厅里重现,时间只从当天中午延至午夜,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展开了戏剧冲突:封建资本家周朴园之妻繁漪不堪他的专横,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周萍又勾引了婢女四凤。繁漪出于嫉妒,通知四凤的母亲侍萍把她领走,而侍萍正是三十年前被周朴园始乱终弃的侍女,她正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却又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作为罢工的工人代表,正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这些矛盾同时在这天下午激化,趋向高潮。经过一番矛盾冲突,周萍、四凤知道了他们之间原来是同母兄妹,于是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也送了命,周萍也开枪自杀……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崩溃了。而这一切都是在雷雨之夜进行的,这就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变革中国现实的大雷雨即将来临。【提出疑惑】一、积累运用:自主探究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重读有误的一项是()A不对,不对,这都是新的。我要我的旧雨衣,你回头跟太太说。B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C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D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