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研综述2006年12月——基于07年高考新出现的知识点的教学反思第十五周我们在75中听了陈光远老师的一堂高三复习课,所讲内容是07年考纲新增的考点:“语言运用——鲜明”;课上得十分成功。课后我与陈老师进行了交流,颇受启发。现把自己的收获拿来与大家分享。一、课例(教学过程)简介(一)、什么是鲜明先看一个例子:问:看了正反双方的辩词,你认为哪一方的辩词更好,为什么?反方观点十分明确,运用了多变的句式(双重否定句,反问句),使语意的表达鲜明而强烈。正方的主要问题是观点不如反方鲜明,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要改变它,至少哪些地方要修改?(二)、打出课题:“语言运用·鲜明”(三)、鲜明就是要求:1.表达的时候观点要明确而不含糊;2.表达的时候色彩(感情色彩、事物的形象色彩)要分明;简而言之:鲜明就是要明确合理地表情达意。(四)、高考涉及鲜明的题例:例1、请以“爱护动物”为主题,运用比拟的手法,写一句公益广告词(20字内)(06辽宁)答案示例:呵护小鸟,放飞希望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例2、学校举行“我最喜欢的一篇高中语文课文”的推荐活动,请你推荐一篇课文,并写出推荐理由(50字内)(05全国)答题要点:观点要鲜明,条理要清楚。如《荷塘月色》可确立“感情真挚,语言优美”的观点,然后分层展开,用语尽量优美些,适当使用排比、比喻修辞手法。答案点评(五)、如何做到鲜明1、恰当选用词语,做到表达“鲜明”。(1)在对动词、形容词、副词的选用。不要使用诸如“可能”、“大概”、“也许”、“左右”等不确定的词来表明态度与观点。多使用“坚决反对”、“完全错误”、“决不能这样”等的词语来表明自己所持的鲜明的态度。(2)感情色彩词语的选用。我们在表达时,自己不同的态度与感情,可以通过选择词义的褒贬来实现。感情色彩鲜明的褒贬义词语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那些感情色彩不鲜明的中性词,只要结合好语境,同样也可以具有强烈的效果,增加语言表达的鲜明特点。例1:下面的表述给人观点不鲜明之感,请你加以修改,使之变得鲜明。例2:请从观点表达这一角度,评价我国外交部发言人的发言的特色:12、恰当选用句式,做到表达“鲜明”。用肯定的语气来表明观点,还可以选用双重否定,反问句式来加强语气,使自己观点的表明更加鲜明而强烈。注意整句与散句的使用。整句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适合于表达丰富的感情,能给人以深刻而鲜明的印象。例3:比较下列一组句子,说说哪一组更鲜明,原因在哪里?3、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做到表达“鲜明”。比喻、对偶、对比等修辞能增强语言表达的鲜明性,独具特色,借助修辞格来增强语言表达的鲜明性,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例4:试评析白居易词《忆江南》中“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诗的表达效果。(六)、巩固练习练习1、练习2、(七)、课后练习二、要点评说:1、高考新出现的知识点我们该怎样教?这是一个很有讲究的问题,新上高三的老师对文本的教学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但对如何把高考的考点(特别是新知识点)从文本的教学中抽象出来,让学生全面掌握以形成较强的应考能力却是没有经验的,往往是:或者无从下手,或者不得要领。陈光远老师的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我们先看他的教学环节的设置:由例子导入,引起学生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出疑问,推出课题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归纳概念迁移到高考的考点上,认识高考题在完成了对客体的认识之后,学习答题列举答题要点并逐项举例由前面的分步练习到综合的练习课外拓展,用综合练习进一步巩固知识点我也听过类似的课,上课的老师一上来就直奔主题——解释概念,以为这样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陈老师不是这样,他从一个具体的问题入手,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学生的大脑经过预热,思维有了明确的指向;在这个基础上他才推出本次课的主题,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完成了概念的归纳。更重要的是,这样归纳出来的概念学生理解深刻,为后面进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考考点是2一定要讲的,但要水到渠成,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头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