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并序)知识和能力1.了解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的艺术成就。2.理解铺陈、排比、起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过程和方法1.培养学生运用认为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2.培养学生结合语境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最恶,培养学生珍爱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势力作斗争的情操。教法:诵读法、讨论法、比较阅读法教具:多媒体重点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难点1.体味人物性格及诗句的民族气息和抒情意味。2.背诵课文。第一课时一、导语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家长制等传统文化的冷漠残酷,使无数美丽的爱情成为“牵牛织女”,化作“双飞蝴蝶”,飞出“东南孔雀”,筑就“血泪沈园”.今天,我们一同走进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二、简介有关文学常识:1.“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这些民歌闪耀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广泛的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为后世留下了一幅幅汉代生活的形象画卷: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他们的丑恶嘴脸,下层人民所受的苦难和他们的反抗,以及战争的灾难,妇女的悲惨遭遇等。2.《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三、读课文:放录音(学生给生字注音,朗读背诵部分)。四、阅读课文,结合小序简介本文故事情节(故事梗概)(指名一学生复述)方法点拨:诗前小序的作用。(交代故事梗概,作诗目的,成诗经过等)故事梗概:用心爱心专心115号编辑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刘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故事结尾与其它中国民间文学几呼成千篇一律,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两人合葬,林中化鸟,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五、理清故事情节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第一部分:兰芝被遣开端(2~5自然段)第二部分:夫妻誓别发展(6~12自然段)第三部分:兰芝抗婚发展(13~21自然段)第四部分:双双殉情高潮(22~31自然段)第五部分:告诫后人结局(32自然段)六、概括主题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第二课时一、分析人物形象★刘兰芝:(铺陈手法、人物对话塑造性格)A:铺陈手法塑造性格:(了解汉乐府常用的表现手法:赋、比、兴。)(一)第9段,“鸡鸣外欲曙……精妙世无双”。1.本段用了什么手法?铺陈、排比的手法(赋)。——铺陈,即铺叙,详细地叙述。请用本段中的一个词概括它的内容。——严妆那么刘兰芝为何要“严妆”,并且还“事事四五通”呢?作者着重写装束和仪容,有何用意?(请同学们思考,同桌之间可以交流。)(学生:严妆是刘兰芝一贯的习惯,爱美的表现。正说明刘兰芝知书识理,有涵养。表现刘兰芝的自尊、外柔内刚。正说明她沉着、镇静,临阵不乱。)小结:这段描写由足至头、腰、耳、指、口、步,一连串渲染夸张的铺陈排比,不但写出人物的外在美,更写出人物的人格美。美就美在她的沉着、镇定,美就美在她那特别的涵养。所以说,严妆说明她有大家闺秀风度,遇事沉着、冷静、镇定自如。(这一段文字优美,请同学们朗读,认真揣摩品味它的妙处。试着背诵该段。)(二)诗中有多处使用了铺陈排比(赋)手法,同学们能否再找出一两处。用心爱心专心115号编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