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教学步骤一、故事情节1.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2.编写故事情节提纲,练习概括能力。例1;开端。宫中爱玩蟋蟀而流毒遍及民间。写出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发展。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为捕捉蟋蟀而受尽种种苦难。①成名因缴不上蟋蟀而两次寻死觅活。提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②成妻在无可奈何中问卜获图,成名按图求索,捉到一头俊健非凡的蟋蟀而举家庆贺。③成子不慎使蟋蟀“就毙”,一波三折,闹得全家死去活来,家破人亡。高潮。成名的小虫在搏斗中大获全胜,使主人喜出望外。结局。成名因献蟋蟀致富,大小官员均受蟋蟀恩荫。结束全文。例2:(1)征蟋蟀||→(2)捕蟋蟀||→(3)求蟋蟀→(4)得蟋蟀||→(5)失蟋蟀→(6)魂化蟋蟀→(7)斗蟋蟀||→(8)进蟋蟀||→(9)议蟋蟀(1)段为故事因由;(2)为开端;(3)(4)是故事的发展;(5)(6)(7)是故事的高潮;(8)段是故事的结局;(9)段是作者对自己所描述故事的评论。3.欣赏故事情节情节曲折离奇,跌宕起伏。故事不止一个转折,先是“山穷水尽疑无路”,这是一转为促织,成名先是“薄产累尽”,继而“无所赔偿,忧闷欲死”,而后费尽心力,捉不到一头合适的,以致被打得“两股间脓血流离”,但求一死了之。下面的故事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成名终于捉到一头好的,“状极俊健”,“巨身修尾,青项金翅”。由绝望而大喜过望,“举家庆贺”。而转机非常神奇,是一个“能以神卜”的“驼背巫”,用一张画指点的。成名按图索“虫”,虽然很费了一番工夫,可是果真发现了,果真是价值连城的宝贝。占卜的情景写得神秘莫测,弥漫着神奇色彩。香烟缭绕,密室垂帘,巫婆并非装神弄鬼,竟是“无毫发爽”,非常之灵,可谓神了。这便是“志怪”了。事实上决不可能,而情节的离奇,却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满足之余,理性地思考一下,又看出作者的意思:在无道与苛政之下百姓苦海无边,除非神仙济世,否则不能脱离苦海。上面一个转折,尽够意思了,不料,接下去,却又乐极生悲。成名儿子想偷看,不好,出事了,促织“就毙”,吓得跳井自杀。灭顶之灾笼罩全家,夫妻俩“抢呼欲绝”,“不复聊赖”。这一转折,大喜变大悲。转得又完全自然,这样稀奇的促织让孩子好奇,是自然的,这样俊健的促织“跃掷径出”,也是自然的。一头促织,竟使儿子吓得寻死,说到底,全是官府的缘故。“抢呼欲绝”之声,就是血泪斑斑的控诉。下面又出现第三转,这一转折,笔法又有变化,不像第二转那样陡起陡落陡转,而是用心爱心专心慢慢转折过来,而且转折的原因秘而不宣,到最后才说明白,竟是成子身化促织。作者把这头促织写得非常奇怪:一是就在门外鸣叫,二是你捉它,捉不住,你不要它,它偏“跃落襟袖间”,三是它能变,叫人摸不清一头还是两头,四是粗看太小,不行细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五是大智若愚,大勇似怯。其实,这头促织乃成子所化,人乃万物之灵,天下促织当然不在话下,公鸡也不在话下。可是作者并不把它写成“巨身修尾”“状极俊健”,反而把它写成又小又蠢,同时暗暗透露它乃神物。这样就在巨大的反差中生发出种种怪异有趣的情节。成名捕捉的过程一波三折,由“喜而捕之”到“劣之”,最后“喜而收之”。与“蟹壳青”比试,也是一个跌宕的场面。“虫暴怒”前后,全然两个局面。起先,一大一小,一动一静,而促织的主人,一个是一笑再笑,一个是惭怍不已。待到“虫暴怒”,则天翻地覆,小虫竟“轻捷善斗”,“直敌领”,大笑者大骇了,惭怍者大喜了。作者趁势推进一步,设计虫鸡相斗的场面,写得跃然纸上,活灵活现。鸡,取进攻态势,“径进以啄”“健进,逐逼之”,而虫由防御而至跳上鸡冠,力叮不释,出奇制胜。又用成名的心情作烘托,由“骇立愕呼”,到“顿足失色”,到“益惊喜”,这个场面多么跌宕起伏,曲折动人。喜剧的结局,虫,是逐级献上去,奖,是逐级赏下去,似乎从上到下皆大欢喜。点出成子“自言身化促织”,真是挥洒出一把辛酸的眼泪。而逐级的赏赐乃至政绩的考核竟然都是因为献虫有功,而不是国计民生的政绩,朝廷的荒唐无道就显得可悲可叹《促织》揭露社会黑暗,政治荒唐。锋芒所向,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