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让学生动,有利于抽象事物的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筋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为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由于年龄特点,对于抽象事物较难理解。此时,教师若是一直灌输给他们,他们也不一定理解了,记清楚了。而若是他们自己通过动手、动脑来发现,理解其中的道理,相信会事半功倍。1、动手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低年级学生天性好奇、好动、乐于模仿,遇到新鲜事物习惯于动手试一试,因此,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计算规律和数学关系转化为能摸得到的、看得见的事物,学生即乐于接受,又容易理解和掌握。如在《分苹果》,学习“10”以内的数组成和分解,我让学生以卡代替苹果,动手分“苹果”,很快学生就分出了多种形式,9和1,8和2,5和5,6和4,0和10,7和3等。又如在《轻重》这课时,我让学生动手掂一掂并比较这些物品,如秤砣和橡皮,桌子和课本,老师和学生等,让学生自己感受物体的轻和重,让学生动手实践体会,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如在《左右》这课时,我让学生通过我的口令动手摸摸自己的左手,右手,左脚,右脚,左耳朵,右耳朵等,此时,不用刻意去解释左右,学生就能掌握住。2、动脑思考,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如在教学《分类>时,我准备了一些他们熟悉的事物,如玩具、水果、服装、鞋子、学习用品等,把这些混成一堆,放手让学生一起去想办法怎样去分类,学生有的是根据自己喜欢的事物;有的是根据事物的形状;有的是根据事物的种类等。只要学生分得合理,就给予鼓励。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发现、创造的机会,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思考、勇于探索。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既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巩固新知。总之,敢于“放”,就是把时间和第1页共2页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群体讨论,去获得数学知识。实践使我体会到,只要教师放开我们呵护的双手,就会发现,孩子也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和创造者。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