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了解铁、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铁、铜的物理性质及用途2.掌握铁、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铁、铜制品及其资料的收集和课堂表述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能准确表述有关信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总结归纳的能力;2.在“实验—反思—再实验—再反思”的过程中体验实验探究的方法和技能。3.通过问题讨论的过程,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善于合作的精神。二、重点难点重点:铁、铜的化学性质、Fe2+与Fe3+的相互转化难点:Fe2+与Fe3+的相互转化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准备实验仪器、药品及制作课件2.了解学生已知的知识结构,分析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准备:1.搜集与铁、铜有关的物品或资料,了解它们的用途2.回顾金属的通性四、课时安排(4课时)五、教学过程用心爱心专心第1课时一、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导入新课]日常生活中除铝外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什么?1.铁、铜的用途及物理性质[创设情景](1)教师引导:搜集身边与铁、铜有关的物品或资料,了解它们的用途。(2)教师介绍自然界中铁、铜的发现和应用的故事。(3)教师展示:抛光铁片、铜片、磁铁及各种铁、铜矿石。[提出问题]为什么地球上只存在少量单质铜,而铁的单质只存在于陨石中?[学生活动](1)搜集物品或资料,积极思考做答。(2)思考、讨论故事中的有关问题。(3)通过观察说出铁铜的物理性质。[教师讲解]铁、铜在地球上主要已化合态的矿物形式存在,铁比铜活泼。2.铁、铜的冶炼[创设情景](1)教师介绍我国湿法炼铜的古代化学史。(2)提供学生药品(铁粉、氯化铜溶液),模拟湿法炼铜。[提出问题](1)你能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理解古代湿法炼铜的原理吗?(2)你怎样进行实验,实验现象如何?(3)你能设计出从化合态铁、铜转化为游离态的其它方法吗?[学生活动](1)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来解释炼铜的原理。(2)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观察、记录现象。(3)小组讨论其它炼铜、炼铁的方法。(4)通过教材了解更多炼铜、炼铁的方法和工艺。用心爱心专心[归纳总结](1)湿法炼铜的原理:Fe+Cu2+==Fe2++Cu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来分析:铁是还原剂,将铜置换出来。(2)实验现象:银白色的铁丝上附着了一层红色的铜。(3)从铁、铜的化合物中提取铁、铜的可能途径:H2+CuO=Cu+H2OCO+CuO=Cu+CO22Al+Fe2O3=Al2O3+2Fe第2课时二、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1.铁的化学性质[提出问题](1)质疑:铁的活泼性如何?用什么做判断依据?(2)举出日常生活中能说明铁是较活泼的金属的例子。(3)你曾经还学过铁的哪些化学性质?[学生活动](1)分析得出: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判断。与Na、Mg、Al、Cu比较得出结论。(2)回忆并回答:与Cl2、O2、盐酸(稀硫酸)、CuSO4溶液反应。[教师讲解]铁的化学性质:铁是较活泼的金属(或中等活泼金属)表现为还原性。(1)与非金属反应①铁生锈(铁在潮湿空气中被腐蚀生成Fe2O3)②2Fe+3Cl2===2FeCl3③2Fe+3Br2===2FeBr3还原性:Fe2+>Br-④3Fe+2O2===Fe3O4(Fe(Ⅱ)占Fe(Ⅲ)占)用心爱心专心23点燃△Cl2足量:3Cl2+2FeBr2===2FeCl3+2Br2Cl2不足:3Cl2+6FeBr2===2FeCl3+4FeBr3△⑤Fe+S===FeS氧化性强弱关系:Cl2>Br2>O2>S(2)与酸反应:①非强氧性的酸:Fe+2H+==Fe2++H2↑②强氧性的酸(浓H2SO4、HNO3):a.常温下钝化(浓H2SO4、浓HNO3用铁制容器盛装)b.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Fe(Ⅲ)(专题4会学)(3)与盐溶液反应:(1)Fe+Cu2+==Fe2++Cu(2)Fe+2Fe3+==3Fe2+1.铜的化学性质[创设情景]从金属的通性入手分析铜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有哪些?[提出问题](1)你曾经还学过铜的哪些化学性质?并写出反应的方程式。(2)参照Fe与非金属反应试写出Cu与非金属(Cl2、S)反应的方程式并标出产物中铜元素的化合价。强调:Cu与S反应生成Cu2S。(3)铜能否和非强氧化性的酸(盐酸、稀硫酸)反应?原因?教师指出:铜在一定条件下能和强氧化性的酸(浓硫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