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一)注: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默写。(10分)(1)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振兴铺画卷,沃野千里变新颜。自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以来,各地纷纷推出民俗体验游来吸引游客。其实,民俗在我国古诗文中早有体现,陆游《游山西村》中“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就记录了古朴的民俗风情。民俗是中秋佳节苏轼对月怀人,欢饮达旦,一轮明月,陡然发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民俗是宋代王安石《元日》中“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新年祝福。(2)文人经常在诗文中表露志向。欧阳修《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两句点明作者意不在酒而在山水,把他简政爱民、与民同乐的政治襟怀写得含蓄不露;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集中反映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3)题。(12分)开首是一个孩子骑马先来,称为“塘报”;过了许久,“高照”到了,长竹竿揭起一条很长的旗,一个汗流jiā背的胖大汉用两手托着;他高兴的时候,就肯将竿头放在头顶或牙齿上,甚而至于鼻尖。其次是所谓“高跷.”“抬阁”“马头”了;还有扮.犯人的,红衣jiā锁,内中也有孩子。我那时觉得这些都是有光荣的事业,与闻其事的即全是大有运气的人,——大概羡慕他们的出风头罢。我想,我为什么不生一场重病,使我的母亲也好到庙里去许下一个“扮犯人”的心愿..的呢?(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汗流(jiā)浃背高跷.(qiāo)扮.犯人(bàn)jiā(枷)锁(2)以上文段选自鲁迅(作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该语段描绘的是一场充满地方民俗风情的迎神赛会。(3分)(3)读经典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许多人生问题。经典文学作品所表现的社会人生,具有长远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请结合原著回答下面问题。(5分)①文段中“我”产生这样的“心愿”是出于什么心理?反映了儿童的什么特点?(2分)出于想在迎神赛会上“出风头”的心理,反映了儿童率性贪玩、天真稚气的特点。②针对本文的结局,谈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