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3》各章节与课程标准的对应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了解区域的含义·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结合实例,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为例·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际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地理3(必修)》编写说明陆军吴海涛一、在高中地理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以区域研究为基础的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中古老且实用性强的研究领域之一。除区域地理外,地理学其他方面的研究也是以区域研究为基础,并且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区域研究。故可以认为地理学习的最终目标不是学习地理环境各要素,而是要落实在区域之上,落实在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的不同模式之上,落实在人类对不同地区合理开发利用之上。因此作为高中地理课程三个必修模块之一,本模块侧重区域地理的研究领域,立足于模块一自然地理、模块二人文地理的基础,以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为核心,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对策,体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二、与义务教育新课标区域地理教材的衔接和对现行高中教材的继承正在实验过程中的义教新课标教材(七、八年级共四册),是以区域地理的教学内容为主体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区域差异,接触区域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而高中地理教学显然应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更高层次上去认识区域。因此,本册教材也着意从纵深加大区域地理信息量的强度、探究的难度和思维的力度。根据2002年4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的要求,中国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的案例作为选修的内容在教材中得以呈现。这种课程设置方式无疑为今天区域地理成为高中必修模块的教学内容作好了铺垫。因此,本册教材也充分继承了现行高中地理教材的许多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和完善。人教版现行高中教材地理选修第二册与新编实验教材必修地理3的对比相同点不同点●以真实的典型案例分析的方式来组织教材●以问题(关注问题——分析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的线索来整合教材内容●叙述过程中始终贯穿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设置“活动”等小栏目活跃教材呈现形式,突出教学的探究性●根据课标要求,在案例的选择上,实验教材不仅仅关注我国的区域发展问题,也选用了部分国外的案例●现行教材重点关注的是我国的国土整治问题和部分区域发展案例,而实验教材完全从区域发展的角度选择典型案例●实验教材在“活动”等栏目的设计上更加突出设问的层次性和递进性,更注重活动的可操作性三、框架设计本册教材共5章10节。以区域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本着由自然至经济、由区域内至区域间的学习思路设计知识结构,对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依次分为“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