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课程报告地质精神的形成及其传承学号:2101160014姓名:刘慧民班级:研四·B3班专业:地质工程学院: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指导老师:张秀荣提交日期:2016.10.24摘要本文讨论的是中国地质精神的形成及其传承,主要时间段为新中国成立至今。以中国地质发展史为出发点,综合各时期的地质文化,探讨中国地质精神的形成,论述地质精神在不同年代的具体内涵,阐明当下地质精神的具体内容和作用,并提出对如何弘扬地质精神的思考。关键词:地质发展史地质文化地质精神形成传承弘扬目录引言..................................................................................................................................................1一、中国地质发展简史..................................................................................................................1二、各时期的地质文化..................................................................................................................3三、地质精神的形成......................................................................................................................5四、地质精神的传承......................................................................................................................6五、新时期的地质精神及其作用...................................................................................................7六、对如何弘扬地质精神的思考...................................................................................................9七、结束语....................................................................................................................................10参考文献........................................................................................................................................11引言地质精神被称为“地质之魂”,是地质找矿工作的制胜法宝,是地质人使命和理想的指路明灯。在目前经济新常态的时期,国家经济体制在改革,地质行业也面临着倒逼转型的新局面,地质工作者除了要坚持地质精神的指引,继续传承和弘扬“三光荣”精神,还要充分利用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充实和完善地质精神,坚守献身地质的责任和荣耀,坚定找矿立功的使命和理想,用实际行动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认同并加入到新时期的地质工作中来。一、中国地质发展简史中国的现代地质科学完全是由西方引进,而非根植于国内。1840年以后,中国被迫对外开放,西方国家开始派人调查中国地质矿产。当时有识之士开始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翻译书籍。中国人自己撰写的地质文献最早的是周树人(鲁迅)的《中国地质略论》,1903年刊于在日本出版的《浙江潮》月刊。他还同顾琅合编《中国矿产志》,1906年在上海出版。但这些文章主要是出于当时爱国的热忱和对振兴实业的期望,而不是地质研究的成果。中国地质事业的真正开始是1912年民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在实业部矿务司下设地质科。此后数年,章鸿剑、丁文江、翁文颧这三位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者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革路兰缕,艰难创业。于1913-1916年创办地质研究所,自己培育地质人才;于1916年建立地质调查所,开发矿产调查和地质填图工作;陆续建成图书馆、实验室和陈列馆,出版各种专报;于1922年开始出版《中国古生物志》,短期间即饮誉中外。地质调查所成立后短期内即能全面发展,取得国际上的普遍重视,是中国地质界的幸运和骄傲。1920年李四光和美国学者葛利普到北京大学地质系任教,大大加强了地质教育;1922年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出现了20年代中国地质界第一个繁荣期。在李四光、丁文江、翁文颧等的全面领导和规划下,人才辈出,成就斐然。李四光于1926年代发表于《中国地质学会志》和1929年发表于英国《地质学杂志》上的有关东亚和全球构造的文章,可能是第三世界地质学者涉及全球问题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