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卖木雕的少年说课稿卖木雕的少年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课文讲的是“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2、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2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下载后可任意编辑3、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和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二、说教法遵循“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将采纳的教学方法为:1、朗读体会法。扣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反复诵,在诵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体会中非人民的友情。2、阅读拓展法。在阅读文本的同时,补充课外资料,以帮助学生挖掘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对理解文章的主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3、读写结合法。在阅读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进行写话,强化表达能力。三、说学法以“遗憾”为中心点,以卖木雕少年的言行、神情为线索,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在自读、自悟、沟通反馈中,逐步实现对文本的深层理解,深化感受卖木雕的少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通过写话,拓展思维,加强语言训练,进一步深化对文章中心的感悟。四、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板书课题,读课题,思考:你想知道什么?2、检查预习,认识生字(1)出示生字卡,指名读,其他的同学正音。(2)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一件什么事?(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读。(4)讨论沟通:课文讲一件什么事?3、品读课文(1)学生自读。师导语:请静思默想,或轻声读读,画出写少年言行和神情的那些句子,体会体会。(老师巡视,了解学情)(2)学生读后反馈。谁想站起来读读你画出来的描写少年的句子。(3)寻找深化感知课文的切入点。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写少年神情有个句子是写眼神的你们发现了吗?出示“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读这个句子引起你怎样的思考呢?生质疑。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设计“质疑问难”的环节,意在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在内容理解上的问题,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4)研读第一次对话课件出示对话: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想道。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自由读。分角色朗读。讨论: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明白了吗?(5)研读第二次对话“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太好了!”我兴奋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他笑了,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自由读对话。分角色朗读。讨论:最后,黑人少年为什么笑了?4、补充阅读卖木雕的少年为什么却特别喜爱中国人呢?想知道吗?师补充: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人曾大力援助非洲。(老师出示课件,打出相关图片或网页:①周总理访问非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洲。②中国医生给非洲儿童治病。③坦赞铁路。)周总理曾三次赴非,访问非洲十国;中国派出了100多个医疗队支援非洲;特别是帮助他们修建了著名的坦赞铁路。(这一环节中相关资料的补充大大拓展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体现了对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至关重要。本设计力图通过这些资料的运用促进学生理解课文,提升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