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如梦令》教学设计《如梦令》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背诵这首词。3、理解这首词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了解有关词的知识,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教学重、难点及关键点: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背诵这首词。2、理解词意。难点: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关键点:读词,读中感悟,理解这首词。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你们好,今日老师请你们观赏一幅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画。(出示课件)2、你们看到了些什么?(学生自由描绘。)3、师:同学们,这是描绘什么景色的图画?(学生发言)4、板书课题:9、如梦令,齐读课题。(指导朗读后鼻音“令”)5、介绍“词”。(课件出示)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可以配上乐曲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做长短句,词有词牌名,而诗歌没有。最初的词,是歌词,是根据一定的曲谱填写的曲谱又称词牌。《如梦令》就是词牌。词牌之下,一般另有题目,但这首《如梦令》只有词牌没有题目。6、引导回忆学过的词《清平乐·村居》。二、初读课文,简介作者1、简介李清照。(课件出示)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山东济南人。我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以词的创作成就最高。宋词有“婉约”、“豪放”两大派,她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怀念。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漱玉词》等作品。过渡:这首《如梦令》就是出自《漱玉词》,我们来看看李清照在这首词里写了什么样的风景,下面请大家自读这首词。2、自读课文,提出要求(课件出示):(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想想: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学生自学课文内容,老师巡视指导,与个别学生沟通。3、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1)认读生字和词语。(课件出示)藕花溪亭沉醉兴尽误入争渡惊起一滩鸥鹭a、指名认读。及时正音。b、重点指导“兴”读第四声,“亭、争、惊”是后鼻音,“藕”字写法。(2)朗读这首词。(课件出示)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自读,指名读,范读,齐读等。)三、再读课文,读懂内容过渡:同学们,我们不仅要读通词,更要读懂词。接下来,请同学们用心地读,细细地想,试着用我们以前用过的方法,明白词的大概意思。1、学生自学,同桌沟通。2、问题提示:(课件出示)(1)这首词记叙了一件什么事?(2)这件事是发生在写作的当天吗?(3)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季节?(4)她是一个人去的吗?为什么要争渡呢?(5)为什么会“误入”?既然误入,慢慢划出来不行吗?(6)为什么词人会常想起这件事呢?3、师:你读懂了那一句?说一说它的意思。沟通:一句一句地说意思,再整首词说。4、师小结词意。5、齐读这首词。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如梦令》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1、通过读诵、情景再现,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揣摩作者情感。2、总结鉴赏诗词的方法,掌握自主鉴赏的技巧。二、教学重点: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育鉴赏能力。三、教学难点:尝试领悟词的意境,提高鉴赏能力。四、教法学法:诵读法、情景绘画法、启发式、讨论式。五、教学过程:一、话题引入,初读感知。课件出示图片。师:咱们先来欣赏张图片,感觉怎么样?她是中国古代的一位才女,你知道她是谁吗?她最擅长作词。你们知道词吗?古诗、词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看!(媒体出示《如梦令》词的内容)这就是咱们今日要学的词,词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诗有什么不一样?生:古诗每句字数一样,词每行的字都是不一样的。师: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做长短句。师:还有什么不一样吗?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师:词有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