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1设计说明1.通过创设情境引入问题,促进学习方式的生成。创设问题情境在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自我探究、主动学习,从而培育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本设计充分利用情境图,通过课件先出示“云梦森林公园”的情境图,让学生欣赏、观察,并引导学生“三言两语”说“环保”,使他们知道环保要从小事做起。接着出示地貌情况对比表,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一些数学信息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学生在观察、思考、操作、沟通等活动中感受运算顺序的自然生成。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成功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生成。2.迁移探究,掌握规律。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就是迁移。因此运用迁移策略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本设计在探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以前学习过的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先自己独立探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然后得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即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充分利用了学生丰富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多角度思考,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自我建构。课前准备老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云梦森林公园风景优美,那里有高大的乔木林、低矮的灌木林,还有大片的草地。下面是云梦森林公园地貌情况的统计表,从这张统计表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出示统计表)生:乔木林占,灌木林占,草地占。师: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占公园面积的几分之几?你会列式吗?⊙合作沟通,探究新知1.探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1)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又是什么?(2)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这三个分数的分母都不相同,怎样算比较简便?(通分后再计算)(4)尝试计算。方法一+-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方法二+-=+-==提问:不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从左往右依次计算)(5)上面这两种方法你喜爱哪种?说明理由。(6)书写格式及注意事项:用递等形式计算,等号对齐;分数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注意最后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7)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2.学习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师:下面是森林和裸露地面降水量转化情况的对比表格。地貌类型储存为地下水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地表水其他森林裸露地面(1)学生看懂表格内容后提问:森林里储存为地下水、地表水和其他形式储存的水分别是多少?把谁看作单位“1”?以哪种形式储存的水多一些?(2)提出问题。裸露地面降水量的转化情况:地表水,其他,那么裸露地面储存为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3)小组讨论后尝试解决。方法一1--=--=-=方法二1-=1-=1-=提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小组讨论后汇报。《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2第一课时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一教学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材第117、118的内容及第120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一4题。二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2.培育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3.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三重点难点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四教具准备投影。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说一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112+8-1316-4+2124-(18+3)2.老师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二)教学实施1.出示例1的表格。下载后可任意编辑(l)让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2)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3)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4)请学生试着算一算,集体沟通计算方法。老师巡视,...